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 这里时常会公布当前CPU发展的一些新闻,各大厂商的动态,以及一些网上有关CPU收藏以及相关技术的有趣的 文章。(注意:转载其它网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中国聚U网中国聚U网社区 - (China CPU Collector's Site BBS)CPU新闻,资料 (News/Documents) → [连载] 福布斯电脑革命史

  发表一个新帖子  发起一个新投票  回复本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34278 个阅读者
  标题:[连载] 福布斯电脑革命史 树形   打印   收藏   推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4
    积分:2491
    注册:2005-09-07
给CPU-C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PU-CN加入好友 查看CPU-CN的个人资料 搜索CPU-CN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PU-C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51
发贴心情

康柏公司还成功地避开了IBM公司的侵权控告,这反过来又鼓舞了波士顿的一批黑客也开始克隆BIOS。他们把自己的公司叫做菲尼克斯技术公司并很快推出了一种新版本的PC机的仿制机型。抄袭IBM PC机的大门突然打开了,很多人纷纷涌了进来。他们要做的不过是把新BIOS、一个英特尔微处理器、现成的驱动器、存储器以及一些简单的工程学元件焊接到一块简单的PC电路板上,这样他们就生产出了一台比仿制机上!

到1983年,市场发生了无情的变化。IBM PC机平台无可争议地成为了行业标准。康柏计算机上市了。紧随其后的是一批更加便宜的无名的车库工厂的仿制品。它们都100%地与IBM PC软件兼容。Lotus 1-2-3能在所有的这些机器上运行,从而登上了销量最大的软件排名榜榜首,并连续几年保持了这一位置。

但是坏事总是得不到惩罚,特别在 IBM公司这样的官僚机构中,尤为如此。从成功的喜悦中清醒过来之后,IBM公司就想剪掉PC分公司的翅膀。围绕着PC机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分公司:输入系统分公司(ESD)。IBM公司提升了埃思里奇,让他掌握这个此时已有1万名员工的分部。为了帮助他进行管理,成批的IBM中层经理调进了这个分公司。公司的管理人员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分公司之所以如此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蓝色巨人的官僚机构的拖累。

埃思里奇的成就在IBM公司之外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找到约翰·斯卡里之前,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一直想劝说他来经营苹果公司。但是埃思里奇谢绝了乔布斯,因为他十几岁的女儿还在念中学,他不想离开佛罗里达。但是事情已经起了变化。埃思里奇的分部不再是由那些为热爱计算机事业的人们组成的精悍的开发小组了。现在它已经成为了IBM的一家大型分公司而埃思里奇就是它冉冉升起的明星。接着,公司下了几着大错特错的臭棋。

开始的时候,埃思里奇和他的同事们都是坚定的XT计算机支持者。但是为了扩大已有的特权,他们走上了歧路。(毕竟,如果PC机能够在商业界获得巨大成功,那么,一种简单的版本难道不也应该在家用市场上获得成功吗?)基于这种思路,IBM公司设计了一种PC计算机的简化机型,PCjr.计算机。这种计算机是俄格布莱赫特的继任者比尔·悉尼斯设计的,他的想法听起来很有道理——研制一种可以升级为PC机的小型简化机型,通过沃尔马特等打折商店出售,使IBM计算机进入美国的每一户家庭。

PCjr.计算机对 IBM公司是一场大灾难。这种计算机于1983年秋天面世时,价格既贵(每台1500美元,并不比一台全功能的PC兼容仿制计算机便宜多少),其最后成形的机型又不具有升级为全功能PC机的能力。它的键盘的小键帽也设计得太小,成人的手指根本无法流畅地使用,因而被好事者戏称为“小鸡啄米式键盘”。IBM只卖掉了25万台左右的PCjr.计算机,就被迫在一年之后停止了对它的生产。在公司当年46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这款计算机的销售收入只贡献了1.5亿美元。埃思里奇因为这款计算机的失败而受到了批评。也许他还真不是一个当总裁的材料。IBM公司决定派更多的财务人员到ESD分公司去,以便更好地控制它的财务。

相反,PC机和XT计算机在市场竞争仍然不断地扩大着IBM公司的压倒性优势。1984年,IBM公司的计算机占全世界个人计算机销量的近50%。结果,埃思里奇和他的小组在PCjr.计算机上的过失得到了公司的谅解,他们研制的另一种机型替他们挽回了面子。

PC AT(Advanced Technology,高级技术)计划于1984年年中发布;它是为IBM公司的忠实用户设计的新一代计算机。这款机器基于英特尔公司出品的最新微处理器——16位的80286,是一种功能更加强大的个人计算机。一年以前,为了保证关键的微处理器能够及时得到供应,IBM公司买下了英特尔公司12%的股票,并获得了购股优先权能够将其股票持有量扩大到20%。蓝色巨人为此支付了2.5亿美元,这相当于英特尔公司1982年总收入(9亿美元)的1/4。当时英特尔公司的年均收入(8亿美元)约有l/3来自于微处理器。作为协议的一个条款,英特尔公司还授权IBM公司修改这些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但令人奇怪的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工厂的IBM公司竟然没有利用这一大好时机。

不幸的是:IBM公司出品的第一批PC AT计算机的硬盘出了毛病。这使得销售一时停滞了下来。被退回来的硬盘多得能装满一条拖轮。后来一家当地的博卡公司把它们倒到海里去了。

尽管PC AT计算机出师不利,但最终还是成功地占领了市场。面对康柏公司和第一批仿制者——看起来仿制IBM PC机肯定会成为席卷计算机界的狂潮——的挑战,IBM公司的管理层努力想找到一个办法,以使他们的机器和其他人的机器区别开来。埃里思奇想出的好主意是把英特尔公司生产出来的每一块80286微处理器都买下来。他的想法是,如果IBM公司把这些微处理器都买下来了,别人就别想生产出一台基于这种芯片的计算机来。这是一个典型的IBM公司方案。但是正因为他想得和蓝色巨人一样,埃思里奇没有能够从长远考虑:一旦英特尔公司大幅度提高产量,它将不但能降低80286的价格,而且能提高这种芯片的运行速度。更糟糕的是,英特尔公司发现80286微处理器芯片设计很不合理。要提高芯片运行速度,就不得不抛弃它,另起炉灶,从头开始。因此IBM实际等于花了一大笔钱买下了几十万片运行迟缓的微处理器。等到一年之后,仿制者开始推出PC机的仿制机型时,他们已经能够获得更便宜、运行速度更快的微处理器了。这样一来,IBM公司出品的正牌计算机反而黯然失色了。

到1985年初,PC机的仿制厂商已经从IBM公司手中抢到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前一年IBM公司的估计市场占有量还有50%以上,18个月后猛跌到不到30%。此时,全世界PC机的市场价值为350亿美元,而仿制厂商出品的计算机数量也不断上升,1986年达到了360万台,多于 IBM公司出品的300万台。雪上加霜的是,PC机的价格在IBM公司控制市场时是2250美元,一年之后却猛跌至1500美元多一点。这对IBM公司来说真是釜底抽薪,尽管它出品更新更强大的PC AT计算机正是供不应求的时候。康柏公司的发展更是迅猛,经过成指数跳跃的急剧扩张,到1985年,它的年总收入达到了5.039亿美元。更令人震惊的是,1983到1985年是IBM公司的税前纯利润不断下降的时期,而康柏公司却有能力使它的税前纯利润翻一番,从4.4%扩大到8.7%。

然而,数字也许会给人造成错觉。IBM公司在PC AT计算机上并没有完全丧失优势地位。PC AT计算机有一个外接特性,叫做总线,它既能容忍以前的产品又能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以扩充计算机的功能。这种特性后来被称为AT总线,成为广为接受的一个元件。这个奇妙的设计完成之后,IBM公司的 PC AT计算机当然会大获成功了。*着这种技术,博卡输入系统分公司的业绩也并不差。1984年,该分公司的销售额超过了40亿美元,正好能跻身于美国100家最大的公司。但是严重的隐患依然威胁着IBM公司。

就在AT计算机设计完毕之前,埃思里奇宣布今后不再进行基于8088芯片的开发项目了。这实际上表明,IBM公司打算让其忠实用户转而使用基于80286芯片的计算机并将价格较低的PC计算机和XT计算机市场拱手让给仿制计算机厂商。这一决定遭到IBM公司内部一些人的激烈反对。但是这些反对意见没有起作用。随着1984年夏天的到来,IBM公司把宝都压在了新型PCAT计算机的设计上。它退出了原来价格比较便宜、功能也不够强大但需求旺盛的PC机型的市场,把这一块肥肉留给了仿制计算机制造厂商,任他们争夺。

仿制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壮大还得益于IBM公司之外发生的一项关键性突破。在硅谷,一个野心勃勃的市场营销经理戈登·坎贝尔得知:资助他开办芯片制造企业的风险投资家们对他失去了信任。他被迫从他的公司:Seeq的公司中辞职。他失意了一阵子,但不久他忽然获得了成为美国企业界天才的灵感:为什么不设计一套 IBM PC-AT芯片——仿制芯片,然后让另一家计算机厂商来生产它?如果能够设计出这种芯片岂不是可以使得所有的工程师小组都能够以低价研制出PC AT计算机的兼容机来?

这种概念——设计一种芯片,然后和半导体生产工厂签约与之合伙生产这种芯片——后来被称为“无工厂生产”。它使得天才的电路设计师不必受雇于哪一家大型生产厂家,从而激发出这一领域蕴藏的无比巨大的创造能力。

这也是戈登·坎贝尔经营他的新公司的指导原则。这一新公司是在几家日本个人计算机芯片生产商联合资助下创立的,名字叫做芯片和技术公司。1985年,它研制的芯片已经准备上市了,而且这一套(五片)芯片的售价仅为48美元。它们能够取代 IBM公司的PC AT计算机主板上63块芯片并保持相应的功能。一大群仿制计算机生产厂商纷纷抢购这种产品。只要把这套芯片和几个其他的关键部件及一个英特尔公司出售的80286微处理器装配在一起,什么人都能够以比蓝色巨人的标价低得多的价格组装一台廉价的IBM PC机。1986年,光台湾的两家最大的承包商——Multitech和Mitac公司就向美国出口了价值7亿美元的PC系列计算机,南韩的先锋(Leading Edge)、高仕达、三星等公司也纷纷涌入了这一行列。因此,尽管IBM公司的PC AT计算机销量呈直线飞速攀升,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IBM公司表面的歌舞升平背后,已是一片风雨飘摇之声。

唐·埃思里奇被调到公司总部一事表明IBM公司的危机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形势越来越清楚地说明博卡方面在产品开发上存在着重大失误——PCjr.计算机和PC AT计算机都被决策层的错误决定给断送了——现在,仿制计算机甚至对IBM公司最新开发的计算机也发起了突袭。公司“提升”埃思里奇出任公司全球制造业务部的副总裁,调回比尔·洛沃去接管输入系统分公司。

洛沃最初采取的几个策略之一就是企图与比尔·盖茨重新谈判他原先提出的那笔交易、PC计算机的操作系统DOS的功能至此已经严重不足了。现在是该使用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的时候了,IBM公司想与微软公司对此达成一项联合开发的协议。洛沃非常聪明。他知道,市场之所以会增长得如此之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家使用的是同一个操作系统。就DOS而言,盖茨有权将这一程序卖给任何一家公司。洛沃希望新的操作系统有两个版本:一个为IBM专用版本,另一个版本微软公司可以卖给别的任何人。当然,IBM公司使用的版本性能应该更好一些,而且IBM公司(而不是微软公司)有权决定谁可以使用这个版本。

这是一场艰苦的谈判。盖茨和鲍尔默提出以微软公司即将发布代替DOS的产品——Windows作为新的操作系统的基础,但是IBM公司否定了这一方案。盖茨他们还呼吁IBM公司针对英特尔公司下一代微处理器开发新的操作系统,但是IBM公司同样拒绝了。在1985年的时候,IBM公司仍然结构臃肿、骄傲自大,以为自己占据着I℃讥市场,尽管这一优势正在土崩瓦解。

经过讨价还价,两个公司终于达成一项协议。对盖茨来说,这笔交易实际上是把所有的牌都抓到了自己手里。首先,协议条款规定微软公司获得出售DOS系统软件的全部收入,这就给了盖茨以极大的物质动力,促使他继续向所有的仿制计算机厂商出售DOS。第二,他完全有理由开发Windows,因为他对它有全部所有权。相反,他对早日开发出新的IBM专用操作系统——后来叫做OS/2没什么兴趣,因为它只能在IBM机器上运行。只要这项工作还在进行,微软公司就可以从IBM拿到钱,而一旦IBM公司开始在它的机器里出售新的操作系统,微软公司就不能从它那拿到多少钱了。对盖茨来说,这是一笔谈得最棒的交易之一,但对IBM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以唐·埃思里奇的调离开始的这出戏,以悲剧告终;埃思里奇和他妻子在一次空难事故中不幸身亡。这使IBM公司伤痛不已,从此以后公司更加依赖盖茨了。

PC机的未来掌握在比尔·洛沃手中,但他却还没有做好迎接这一考验的准备。整个80年代中后期,IBM公司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连续做出了一系列愚蠢的商业决策,从而丧失了它强有力的市场地位并最终把个人计算机市场拱手奉送给了微软公司。

如果司法部继续对IBM公司进行反托拉斯诉讼,并按照1984年分割AT&T公司的方式把IBM解体的话,也许形势的发展会大为不同。那么,IBM公司就会有两个相互独立的企业,分别经营大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但IBM公司没有受到强制切割,它的PC业务也未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相反,IBM公司的管理层尽量把PC业务放在公司这个大背景下来考虑问题。作为公司设计的前景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出了关于软件的一套标准,打算对IBM公司出售的所有产品下一个定义。这一想法被称做系统应用结构(SAA)。


我的个人藏品:

http://www.cpu-cn.com/CN/Collectors1.asp?userid=Henry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11-14 09:23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4
    积分:2491
    注册:2005-09-07
给CPU-C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PU-CN加入好友 查看CPU-CN的个人资料 搜索CPU-CN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PU-C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52
发贴心情

这个是IBM公司的一个经理厄尔·惠勒提出来的。从字面上看,这个主意真不错: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在公司生产的所有机器中捆绑一个以大型计算机为中心的软件界面,通过这种办法在IBM公司生产的所有机器之间实现“对话”。(这一观念后来被Windows借用,不过在Windows中命名为应用程序界面(API),并由微软公司付诸实现。)可以想见,对于刚刚摆脱一直困扰着它的反托拉斯诉讼的IBM公司来说,这项计划颇有吸引力,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但是对于每个用户的需要都互不相同、图形用户界面(像微软公司的Windows。VisiCorp公司的VisiOn和数字研究星系公司的GEM)即将问世的个人计算机来说,这项计划毫无意义。

洛沃和他的上司迈克·阿姆斯特朗之所以支持SAA计划是想减少IBM公司对微软公司的依赖性。1986年,微软公司公开上市,30岁的比尔·盖茨成了亿万富翁。更糟糕的是,微软公司很多年轻的程序员一夜之间也成为了纸面上的百万富翁。IBM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那点死工资付出了一切,而仰仗了IBM公司才成功的微软公司里的那些家伙却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简直不可思议。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于是成了IBM公司的大敌,蓝色巨人开始切断把它和微软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OS/2的开发工作进展时快时慢,西雅图的暴发户们和博卡的IBM人员之间的关系也越变越糟。与此同时,IBM公司竭力想开发出SAA,以便将PC系列计算机与公司主要产品大型计算机融为一体。但令他们不安的是,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来研究这一问题。到1986年,仿制计算机已经从蓝色巨人手中夺走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使得本已恶化的财政问题更加复杂化的是在1980年IBM公司就已经停止发布新的大型计算机了,而到现在最后一个四年合同已经到期了。于是匆忙推出了一款新的大型计算机Sierra,但马上又因为成本高昂和功能不足而放弃。这种产品从来没有达到出售的要求。

新总裁约翰·埃克斯接手公司时,公司正开始走下坡路。1985年的公司总收入只上升1%,利润也很少。到第二年初,公司原来指望将PC机的产量增加15%,但这时埃克斯不得不修改原来的估计,承认PC机业务的美元价值将与去年持平。到了1986年第二季度,IBM公司宣布利润情况很不理想:尽管收入上升了12%达到123亿美元,利润和上一年相比却下降了8%,只有13亿美元。

埃克斯和IBM的董事会慌了手脚。为了使资金加快流动,他们把公司3年前买下的英特尔公司股票以4亿美元的价格卖出去了。IBM公司的这笔股票占到英特尔公司股份的20%了,当时的价值是6.25亿美元了;卖出这笔股票使公司1987年的帐面看上去好多了。但这不仅仅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决定——如果IBM公司继续持有20%的英特尔公司股份,10年以后将价值250亿美元——而且这使得IBM公司丧失了控制PC机市场的最后机会。

1985年,英特尔公司的领导人是一个强硬的匈牙利移民安德鲁·葛洛夫。葛洛夫已经带着公司从存储器业务转移出来,因为他意识到存储器业务没有什么希望,不能够满足公司要求的高额利润的要求。但他觉得微处理器就不同了。1980年,IBM公司选择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以来,IBM PC机一直就卖得不错。这一事实表明,英特尔公司正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上。而且公司对利润颇丰的微处理器生产有专利权。

更重要的是,葛洛夫没有忘记,以前IBM公司逼迫他同意IBM公司生产8088、8086和80286微处理器,弄得他只好完全放弃这些芯片以换得IBM公司的业务和投资。现在,他有了一个好主意。英特尔公司的新一代微处理器80386比以前的微处理器要好得多——实际上,对它进行全新设计,足以支持下几代微处理器的升级。以前,英特尔公司向几家大的竞争对手同时提供允许它们生产英特尔芯片的协议,如:先进微设备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日本电气公司(Nippon Electric Company,NEC)等。但在80386微处理器问题上,英特尔公司决定不再向任何人发放生产许可证。

这一决定引发了一场大官司。AMD公司宣称,它和英特尔公司原来签定有协议,规定它有权生产“芯片家族的所有成员”,但英特尔公司不同意这种说法。这场官司昏天黑地地打了好几年。最后,法院下达了一个折衷性的判决:英特尔公司在80386上败诉,但它在后续产品(如80486芯片和奔腾系列微处理器)上胜诉。虽然AMD公司和其他公司最终能够对更先进的芯片进行“逆向工程”操作,生产出仿制品,但英特尔公司对它的微处理器每升级一次总可以抢先一年时间。到了90年代,公司在世界微处理器市场的份额已超过了80%,成为了PC硬件制造业的霸主。假若IBM公司没有卖掉英特尔公司的股票,它本来是可以从英特尔公司日益扩大的市场份额和微处理器开发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

就在这时,洛沃和IBM公司却因为沉迷于SAA战略中,把自己带人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当中,财政状况一年坏似一年。由于IBM公司决定使用老的80286微处理器而不是新的、已经过全新设计、功能更加强大的80386系列,葛洛夫转而与康柏公司联手,并抢在IBM推出类似产品的前一年推出了基于80386微处理器的新款PC机。从那一天起,技术领导地位就转移到康柏公司手里,IBM公司不再是PC业的火车头了。1985到1988年间,康柏公司的年收入增加了四倍,从5亿美元变成了21亿美元。更美的是,利润上升了6倍,达到2.49亿美元。

IBM公司开始朝思暮想地要使得仿制计算器无立锥之地。它的PC分公司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很美妙的主意。更换一些硬件,使老PC机与新PC机出现明显区别;但要加入一些有专利的特性防止新机器被仿制;为新计算机开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最后,说服软件公司,让他们为新计算机编写程序。新计算机的硬件是输入系统分公司设计制造的,名叫PS/2计算机,整个机器以80286微处理器为基础,因此已有的程序、磁盘和文件仍能运行。但有很多新性能是只有新机器才有的。

如果IBM公司的OS/2操作系统不是采用运行速度十分缓慢的8028微处理器的话,这一计划本来是会达到预期效果的。但是,两者相结合的开发项目变成了IBM公司的一大灾难。在康柏公司的推动下,市场已经接受了386系列机器,而IBM公司却在力图出售一种基于7年前就已发布的微处理器的机器。

IBM公司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对PC机的扩充式结构做了较大的改动,这就使PS/2计算机不能与那些按以前的插槽规格设计的产品兼容。这就激怒了公司的许多用户:和老计算机总线相匹配的外围设备现在却变成了一堆废铁。厂商们花了几百万美元来研究和开发扩充卡。购买了一台IBM PS/2计算机就意味着以前花的钱都扔到水里去了。抵制活动迅速开始了,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运动。

生不逢时也是PS/2计算机一败涂地的原因之一。要运行IBM和微软联合设计的OS/2操作系统需要巨大的内存空间。就在IBM公司推出使用OS/2操作系统的PS/2计算机时,全世界正处于存储器芯片短缺的困境中。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对日本的芯片生产商进行了反倾销禁运,一小部分原因则是因为英特尔公司退出了存储器芯片制造业。因此,存储器芯片的价格扶摇直上。而要运行OS/2至少需要两兆内存,这在1987年要花2000美元以上——而光计算机的价格,一台至少要卖到3000美元以上。和一般标价为2000美元的仿制计算机相比,OS/2真是贵得吓人。另外,为了使DOS软件工作,微软公司生产了一种笨重的替代设备,叫做“兼容箱”,但这种设备既难于操纵又老出故障。最后,OS/2操作系统下能运行的应用软件特别少地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之处能够使用户心甘情愿地花上5000美元,非要买这种计算机不可。因为80386芯片组装的性能极佳的仿制计算机,能运行几千种在DOS下运行的程序,要价也不超过2500美元。

然而,如果不是因为一个更加愚蠢的商业决策,IBM公司的PC机业务仍有可能生存下来。就在推出PS/2计算机时,洛沃宣布,IBM公司将停止生产PC AT计算机。就像他的前任埃思里奇一样,洛沃过早地放弃了一个相当强劲的市场。IBM公司因为自大地想用自己来给PC计算机市场重新定位而自己把自己给坑害了。公司的领导还是没有明白,IBM公司再也不能对美国商业界应该买什么样的机器指手划脚、一个人说了算了。因为它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更大、更强、更便宜的PC兼容计算机市场,它能给用户带来利益的只能是新的专利产品。等到几年以后再清醒过来,IBM公司在全世界r机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已经惨跌到10%以下了。在财政上,公司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有些人认为,在那时,这种伤害是致命的伤害。)

1991年,微软公司和IBM公司不再一起开发新的操作系统了。这次分道扬镳在两家公司之间引发了一场市场大战;这是一场Windows对OS/2的战斗。结果证明,IBM公司不是更灵活、更富朝气和攻击性的微软公司的对手。最后,盖茨及其公司开发了一套叫做 Windows NT(New Technology,新技术)的新的操作系统,它涵盖了OS/2企图提供的许多特性。摆脱了IBM的掣肘,在英特尔公司出品的功能更强大的硬件支持下,微软公司胜利地完成了这一项目。

在90年代中期,IBM公司多少恢复了元气,有能力竞争个人计算机市场的第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第二把交椅的获得,*的是出售PC兼容机。但是,在它重新站稳脚跟之前,IBM公司总算度过了历史上最惨淡的几年光景。

今天,博卡的工程师们都已远去。那些曾经日产13000台PC机的厂房里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们的滑板在装卸码头轰响。管理中心似乎已经被荒废了,沼泽地里再度为野葛藤和红树占领。


我的个人藏品:

http://www.cpu-cn.com/CN/Collectors1.asp?userid=Henry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11-14 09:23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4
    积分:2491
    注册:2005-09-07
给CPU-C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PU-CN加入好友 查看CPU-CN的个人资料 搜索CPU-CN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PU-C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53
发贴心情

第九章 核心
Windows

到1983年时,美国人总算明白个人电脑意味着什么。《时代杂志》甚至将个人电脑选为“年度人物”。它不再被视作某种只有少数电子怪人才懂得的神密事物。许多人看过个人电脑,尽管当时全国使用它的人不到5%,拥有的人更是低于1%。公众大多认为个人电脑将在商业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但鲜有人能够说出具体重要到何种程度。

一项新兴产业崭露头角:消费用电子。价格的陡降使得大多数消费者都可以买得起,诸如VHS录像机、索尼的随身听(Walkman)以及CD之类的产品。在AT&T于1984年解体以后,甚至电话也日益赢得大众的喜爱。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电脑依然高不可攀,想不到有何用处。电动打字机依旧是全国的首选商务机器。闪烁着C:提示符的电脑屏幕实在令人生畏。

不过,随着软件程序的广泛应用,个人电脑变成一种消费动力。操作系统的标准,如CP/M及其后的DOS使得将同一个程序卖给成千(后来上万)个用户成为可能。软件行业获得难以置信的利润:对拥有热门程序的软件公司来说,60%-70%是司空见惯的。创建软件程序的全部成本基本上只用于设计以及将第一份拷贝拿出门,之后,多半就开始盈利了。这样就产生巨大的现金流量,并为掌握新技术的熟练工人创造了欣欣向荣的市场。

80年代初,至少有半打非常有创造性的软件程序投放市场,而即将上市的就更多了。软件一代比一代更好,更易于使用。那些原来程序员出身的企业家绝大多数成为巨富。然而,成功渐渐熄灭了他们的竞争之火。随着下一个十年的到来,早先的领头羊们的持久力量动摇了——每个人都如此,只有一个例外,即那个生来就有百万美元信托基金的小伙子,比尔·盖茨。

1982年,比尔·盖茨27岁,还有点胆怯。作为微软年轻的总裁,以及用于微机的BASIC编程语言的第一个广泛销售的版本的软件程序员,他害怕游戏刚开始就要被抛在后面。他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苹果公司比微软更加成功、并拥有尚未发布的面向图形的“双子星”:Lisa和Macintosh。Lotus正在准备借助其用于IBM PC的热门电子表格软件:Lotus 1-2-3成为最大的软件公司。康柏刚刚把一个100%兼容的克隆品推向市场,这一复制品有希望大大拓展业已发展迅猛的个人电脑行业。在所有参与这场角逐的公司中,微软似乎是最迟钝的一个。它被自己与IBM PC的纽带以及主要出售深奥难懂的编程语言绑住了手脚。

但这种情况即将改变。比尔·盖茨年轻的外表掩饰了他那残酷的竞争天性。他看起来比实际上要年轻许多。他的头发平直又不加梳理,头皮屑走到哪儿掉到哪儿。他是个富有的少年,这个男孩永远不用担心房租钱从哪儿来。他的祖母留给他10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他父亲为他买了第一栋房子——90万美元的公馆兼单身宿舍。他是那种让很多人或喜或恶的人。他比任何人都要精明,而他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对盖茨来说,商业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智力和意志的战争。而他注定是这场战争的赢家。在一个吸引无数投机分子和准投机分子的事业中,他不是专门来玩一玩,而是为分个输赢才玩的。他的竞争者很少认识到(而一旦认清为时已晚),微软复制他们的创新并非表示讨好,而是正在开始谋杀。

盖茨和另一位个人电脑时代的神童,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都具有目光敏锐和毫不妥协的个性。两人都判断敏捷;都行事鲁莽;都对别人的感情感觉迟钝。虽然出生于同一年,1955年,可他们的出身背景却有天壤之别。乔布斯是一个孤儿,他是在一个蓝领机工的家庭里长大的;而比尔·盖茨的祖父是西雅图最大的银行的业主之一。乔布斯具有领袖魅力并能够吸引媒体,但最终失去了他共同创立的公司。盖茨看起来是一个失败者,一个笑柄,在社交方面低能,而且也不会鼓舞人的创造性,但他坚持下来直至他的公司超过苹果和IBM,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盖茨和乔布斯还有两点不同,这种差异在解释两个个性相似的年轻人为何最终命运如此不同时具有决定作用。乔布斯具有领袖较力,充满自信,可他不是程序员。尽管他懂得一大堆技术并能够与大多数技术人员交谈,可他不是工程师。他拥有的只是形式,各种各样的形式。另一方面,盖茨却是一个真正的技术怪人。他既能写代码又知道机器心脏里发生的一切。盖茨对计算机就像对家里的草坪一样了如指掌,他拥有大量实质而不是形式。

所以尽管二人都极为热爱电脑,可他们管理程序员的个人方式有极大的不同。盖茨责备程序员时只提供建设性的批评,他只对当前的项目就事论事,极少牵扯到个人人品。相反,乔布斯斯永远不能控制自己,因为他确实无法提供任何技术帮助以实现他所希望的变化,所以他往往诉诸情绪化的长篇大论以大道理压人而这样做的效果只能是伤害对象而不是鼓励其加以改进。乔布斯发完脾气后留下一大批愤怒和受伤害的同事。当然,从哪一方面看,盖茨感情都很激烈,可他的批评——充满诸如“无的放矢”,“非线性”以及“愚蠢”之类的字眼——从不是针对个人的。盖茨很倔,可他从没有不公正。

因为技术能力的欠缺,乔布斯相信电脑硬件才是关键部分。他没有认识到机器本质上是落后于时代的,而其内容即软件才是至关重要的。盖茨则从没有这种错觉,早在1981年,他就谈到软件才是消费者对一种机器比对另一种机器更偏爱的原因。乔布斯缺乏远见导致苹果的没落,即使苹果有更好的软件,它最终还是允许微软把它的理念用于代平台上而没有加以过多的抵制。因为苹果认为硬件更加重要,这就是致命的错误。

乔布斯与盖茨之间另一大差别与他们各自对待所有权的态度有关。开始,盖茨拥有微软的64%(按现价约值1250亿美元)。当1975年公司在阿尔伯克基发起时他和第一伙伴保罗·艾伦即已同意股份各占6成和4成,但等到一年后他们真正签署协议时,盖茨磋商把自己的股份增加一点,而话语温柔、比较随和的艾伦自然损失一点。这是盖茨在谈判方面坚持不懈、令人无法抵御的威力最早的明证之一。尽管对许多21岁的人来说几个百分点没有多大的区别,可对比尔·盖茨来说,每一个百分点都值得努力争取。

1982年,当Microsoft成为公司时,盖茨的股份反而减少到刚过50%,但依然占多数。目前他拥有公司股份的25%,价值相当于510亿美元。从第一天开始,从几乎任一方面看,微软就是、而且继续是盖茨的公司。相反,乔布斯从未拥有过超过15%的苹果公司,这意味着他不能控制董事会。所以当80年代事情变得棘手时,被扫地出门的只能是乔布斯。

这两位个人电脑行业冉冉上升的明星都从高中开始即投身于事业。但即使那时,他们的差异也是显著的。乔布斯建立了一项非法的、挨家到户的生意,兜售所谓的“蓝盒子”(用于绕开长途电话计费系统),这种盒子是他的朋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宿舍里造的。往好里说这是打擦边球。反正统文化的商业;往坏里说,这就是欺诈行为。相反,盖茨——因为有家庭的财富和特权、私立学校、信托基金、父母的社会地位——开办了多个电脑咨询业务。

正是在湖滨中学,盖茨同一个名叫保罗·艾伦的大熊似的男孩成为忠实的朋友。艾伦尽管年长两岁可总听盖茨的。从这个私立学校安装电脑终端那一刻起,艾伦和盖茨就变得密不可分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一起花在电脑屏幕前。

盖茨的许多在后来几乎成为传奇的品性,最早就是在后来被扩大成湖滨中学计算机室的那个简陋的小隔间里显露出来的。在那儿,盖茨总是工作到深夜,经常在办公桌下睡着了,他一醒来又立即回去编写程序代码。(甚至早在七八年级,他已经表现出超常的专注力。)

除艾伦外,盖茨还有一个伙伴肯特·埃文斯,他与盖茨共有两种艾伦所缺少的品质:埃文斯勇敢无畏,并且对电脑的商业潜力比对技术本身更为着迷。埃文斯将湖滨中学程序员俱乐部视为一个小企业,给它重新命名为湖滨程序员小组(LPG)。不久他就为新的合营体带来编程合同。(LPG是比尔·盖茨同意与人在一个企业中平分股份推一的一次举措,盖茨和埃文斯每人得到盈利的4/11;保罗·艾伦得到1/11;另一个程序员拿剩余的部分,此人后来成为微软的第一批雇员之一。)

开始,LPG小组能够从一台本地的DEC计算机得到免费的机时,交换条件是为其搜寻代码找出程序中的毛病。后来,当LPG解散时,另一家公司雇用了这个小组编制工资报表程序。当时盖茨和埃文斯都是15岁。这家大公司试图在交易的某些条款上背信弃义,欺负这帮程序员年轻妄图蒙混过关。可盖茨和埃文斯立即跑到盖茨父亲的法律事务所,请他写一封信要求事情得到公正的处理。于是,比尔·盖茨第一次学会在合同中咬文嚼字以及死缠住联署人直至交易结束的重要性。

盖茨和埃文斯难分难舍。可就在他们的少年生涯结束前,埃文斯在一次与登山队外出期间坠崖丧生。盖茨变得痛不欲生。为了改变一下环境,他的父母通过在幕后活动给他找到一个在华盛顿特区当一名国会服务生的夏季工作。他已经在留意生财之道了。在特区期间,他碰巧观看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会上乔治·麦戈文(美国参议员,1972年民主党改良主义总统候选人,竞选失败——译者注)最初选择的竞选伙伴托马斯·伊戈顿承认自己接受过电休克疗法(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式——译者注)。当伊戈顿离职后,16岁的盖茨决定垄断“麦戈文—伊戈顿”电钮的市场。虽然到底赚了多少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可这个年轻的赌徒已经显露出英雄本色了。有人戏称他“三点”,指的是玩牌骗子变出三张同一花色。他的超常智力使得他能够在一场扑克牌比赛中轻而易举计算出几率、并记住已经打出的牌,或者在东方古典策略游戏——围棋中取胜。不过他的象棋差多了——不是因为他不能预测步数,而是因为他那攻击天性迫使他进攻进攻再进攻。保罗·艾伦只要等待他失误,即可常常赢得比赛。

结束在特区的服务生工作后,盖茨返回西雅图,他与艾伦和湖滨中学的几位朋友又组建了一家公司,名叫交通数据公司(Traf-O-Data)。公司使用一台早期的Intel微处理器分析西雅图大街上的交通流量。公司的设备从来没有很好地工作过,结果,这成了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的第一次、基本上也是最后一次在创建硬件方面劳神费力。

几乎与此同时,用于华盛顿州电力网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化的TRW项目的软件出了毛病。不知怎么,艾伦和盖茨的名字被作为已经为好几家本地公司编写过调试程序的神童而流传开来,俩人被雇用了。在TRW期间,他们使用大型计算机仿真小型Traf-O-Data计算机,从而学会了如何为小型计算机编写程序。仅仅18岁,还在上学期间,盖茨一年就挣了3万美元。他开始告诉朋友们他希望到25岁时成为百万富翁。(他确实做到了,并超过310倍。)

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盖茨去上哈佛。那时,将造就未来软件之王的关键素质已具备:他热衷于电脑;具备不屈不挠和积极进取的实业家的素质;愿意用自己的金钱冒险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是他的竞争天性。

实际上,盖茨一直是在竞争中长大的。他全家都喜爱竞争。一位朋友回忆道,“每天晚上他们都玩‘罗圈搏’(rochambeau的音译,一种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以决定谁来洗碗”。他的祖母曾经是大学篮球明星,还是一个牌迷。许多晚上,全家一起在晚饭后玩“刽子手”牌戏。现在,盖茨的家庭游戏已经演化成一场精巧的微软年度大事,称为MicroGames。有位软件业主还记得,在一场乒乓球比赛中击败了盖茨。几小时后,当绝大部分客人都离开后,盖茨走向他,真真切切地生气了,因为他输了。“你让我在所有人面前大大地丢脸了。”他叫喊道。比尔·盖茨,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竟然因为在公开场合输了一场乒乓球而恼羞成怒。


我的个人藏品:

http://www.cpu-cn.com/CN/Collectors1.asp?userid=Henry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11-14 09:24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4
    积分:2491
    注册:2005-09-07
给CPU-C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PU-CN加入好友 查看CPU-CN的个人资料 搜索CPU-CN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PU-C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54
发贴心情

也许盖茨的竞争性格为了弥补他的外表而变得愈发强化。他个子小,人又瘦,声音很尖。因为是个左撇子,于是他成了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技能方面的高手,比如单脚跳越过垃圾箱,或立定跳过长凳等。但他的智力从不在话下。他具有在脑子里做运算的特殊天赋以及近乎照相机般的记忆力。多年以后,他仍能高兴地复述微软数百职员中许多人的牌照号码。

他的电脑技巧与商业敏锐相结合,加上希望赢的强烈愿望,可能会使很多人相信他在哈佛也会出人头地。谁知大学却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关口。在哈佛,盖茨只是众多聪明才俊之一。在他的一生中,第一次不能只在考试时露个面就获得一门课的满分。在大学一年级,虽然盖茨在大学入学考试中数学得了无可非议的800分,可他总平均只是个B。

尽管极不愉快,可他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仍然返回了学校。他开始经常旷课,并成了宿舍里的高赌注扑克赌博的一个常客。有一天晚上,他遇到另一个大学生,此人对他的影响之大就像他高中时的老朋友保罗·艾伦一样。斯蒂夫·鲍尔默与内向、郁郁寡欢的盖茨截然相反。高大、粗俗、吵吵嚷嚷的鲍尔默是个社交界的名人,还是足球队的经理,可他也是个数学天才。两人的友谊在一次赶“钟表橘子”(A Clockwork Orange)的夜场演出时得到巩固。从此鲍尔默将盖茨置于保护之下并把他介绍给自己的朋友。结果,盖茨被接纳进哈佛的一个社交俱乐部。但因为总是笨手笨脚,他依然像个局外人。对盖茨来说,幸运的是保罗·艾伦辍学后搬到了波士顿。一天,艾伦冲进来给盖茨看最新一期的《大众电子学》。封面上为一张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牛郎星”的照片。俩人立即决定编写可以在这种新机器上运行的计算机语言。只是有一个问题:他们连一台电脑也没有。

他们想法子从英特尔弄到8080微处理器的详细说明书,于是艾伦着手写一段软件程序,它“工作”起来就像微处理器一样。通过使用哈佛计算中心的设备,他们运行一段仿真程序;盖茨把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BASIC的最初版本拼凑在一起。

几个月后,他们将其搞定,能够工作了,艾伦飞到阿尔伯克基将程序演示给MITS——开发“牛郎星”的公司看。MITS接受了“艾伦—盖茨设计”。艾伦继续呆在那里,盖茨在1975学年末尾也接踵而至。他们以MITS的独立软件部门的身份工作,并自己创建了一家公司,名叫Micro-Soft。

他们从MITS拿到的版权费总共为18万美元。受到初战告捷的鼓舞,盖茨打算中断他和艾伦与MITS签定的合同,理由是MITS的领导爱德华·罗伯茨没有尽最大努力将BASIC许可证颁发给其他计算机制造商。实际上,这确是事实。罗伯茨希望该语言为自己的机器所专有,但罗伯茨也有自己的苦衷:他觉得盖茨和艾伦并未改进该语言或者调试出什么毛病,他是雇佣一大批程序员做这件事的,盖茨只是其中之一。最终,争议被交付裁决,盖茨赢了,这以后几乎成了定势。因此,Micro-Soft(他们不久即去掉了连接号)向所有申请人颁发其语言的许可证,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

开始,微软是一家程序员的公司:其产品主要是编程语言和软件程序。微软在消费市场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的是从外面软件程序员手里买的键盘程序“打字助教”(Typing Tutor)。它也出售一种名为“冒险”(Adventure)的程序,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游戏,最初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后来由戈登·莱特文替微软重写。1978年加盟微软的戈登·莱特文是一个编程天才。这可能是微软历史上最后一次给予职员版权使用费,也是最后一次程序员姓名被公开标在微软的产品上。(程序员个人的姓名从不出现在任何微软产品上。)

不过,一眨眼间微软这个名字大多数美国人都变得耳熟能详了。1982年,公司还没有公开上市,当年收入为3200万美元。它的产品深藏在电脑的操作系统或其编程语言内部。

对于比较粗心的观察者来说,个人电脑的商业前景仍在五里云中。尽管新的IBM-PC在市场上卖的很好,其他几种竞争型号也在销售。没有任何计算机能够与其他计算机互相兼容,于是微软忙于将版本稍有不同的操作系统DOS和编程语言BASIC卖给每个硬件厂商。

微软与IBM有关创建操作系统的合同给了这个小公司(现在基地在西雅图)某种合法性。然而,根据这桩交易的条款,一旦IBM放弃DOS,则微软一分钱也到不了手。微软的钱是*向其他希望制造用于IBM PC的软件的公司出售编程语言挣来的。微软非常需要这项业务。盖里·基德尔,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软件操作系统CP/M的幕后策划人放出风声说要起诉微软。这样做也许有充足的理由:微软曾经从一个西雅图当地的程序员处买了CP/M克隆的主要部分,此人后来承认他一直想拷贝该操作系统。两种系统的命令和结构完全一样。

1982年几个月前,西雅图的SeaFirst日——一个每年举行的夏季节日——之后的晚上,基德尔和他的几个副手与盖茨和鲍尔默在西雅图的一家小酒吧里会面。虽然基德尔对自己认为的微软剽窃CP/M一事极端恼火,可他无法提出证据说明盖茨与此事有关。基德尔觉得威胁要诉讼是不太体面的,因为对手这么年轻,并且他认为盖茨确实只对编程语言感兴趣。所以两人进行了一场态度不够明朗的会谈,而不是威胁甚至讨论采取法律行动的依据问题。最终,基德尔决定,与盖茨竞争最好的方式是开发一个更好版本的操作系统,以及一套更好的编程语言。但是他对此从没有上心——难以想像西雅图的这几个毛头小子真的能够与他较量。

当时,基德尔的数字研究公司(DRI)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软件公司之一,1981年公布销售额为600万美元。基德尔的个人财富价值1500万。相比之下微软当时不过是个小虾米,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将转变为一条大鲨鱼。基德尔的骄傲自满导致了他的没落。当IBM的人员到处寻找操作系统时,他拒绝与他们合作。相反盖茨巴不得与IBM合作,毫不在乎侵犯基德尔的领地。

对微软来说,在创业初期赢得与IBM的业务对自己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盖茨明白谁控制了占支配地位的操作系统谁就控制了未来。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就无法启动,所以哪个竞争者赢得这场控制主导系统的战争就将控制计算机市场。为实现他们打IBM牌的目的,盖茨和鲍尔默花了1万美元预付款从西雅图本地的一个程序员手里获得一套CP/M克隆的许可证,具有向其他公司转卖的权利(每卖一套微软要另付额外的15000美元)。然后他们转手向IBM颁发该程序的许可证,收取对万美元的改编费,以及为支付每台机器1美元的版权费而预付的40万美元。

这已经满不错了,但是盖茨真正想做的是将微软的BASIC编程语言——几年前使公司发迹的同一件产品——绑到PC上。所以他对协议做了修正,使得只要BASIC是内含在IBM电脑中就不需要版权费。对于盖茨和鲍尔默来说这是一个绝妙的协议,因为它允许微软转卖DOS(基于CP/M的操作系统),同时却禁止IBM这样做。从1980到1990年,只*这一项盖茨就赚了几亿美元。此外,当IBM需要为机器开发的第三方软件时,微软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它的BASIC程序已经嵌在系统里了。当PC开始成为节节上涨的畅销货时,基德尔开始后悔他未与IBM妥协,基德尔自己的操作系统变成落后于潮流了。尽管DOS看起来以及运行起来都与基德尔的CP/M极为相似,微软却做了一处关键性的变更:它存储数据用的是不同的文件结构。这意味着在CP/M下运行的程序可以转化为在DOS下运行,但反过来做就极端困难。总之,CP/M已被挤出局了。

1982年,基德尔还没有彻底被挫败,他判断作为一个产品,BASIC是个灾难。在很大的程度上他是对的——对初学者来说它不是一种容易精通的语言。基德尔这个编程大师,选择了以毒攻毒的方式,他要设计出一种可以用来教授年轻的用户如何编程的编程语言。结果就是一种名为LOGO的学术性程序,它比BASIC简单而且视觉上更为吸引人。他四处游说想让他的 Digital Research LOGO(或DR LOGO)被采纳为未来的教育编程语言。

不幸的是,尽管他对这一计划倾注了心血,也倾注了大量财富,可LOGO从没有流行起来。世人不再对编程语言关心那么多了。这再一次证明,应用程序*的是心狠手辣,先下手为强。这就是基德尔,这位早期个人计算的绅士巨人最终失败的地方。他觉得,如果他创造一组可以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下运行的关键性的应用程序的话,他就是在与自己的顾客竞争。他选择了不与编写诸如WordStar或VisiCalc之类的软件公司进行一对一的竞争,这些软件都依*他的操作系统。

盖茨却从没有这种内疚感。早先,微软开始出售捆绑式的用户软件使用权,同时也向其他人提供编程语言以制造类似的程序。等到与IBM在操作系统(DOS)上的交易终止的时候,微软已经为一系列有利可图的程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程序将可在各种硬件平台上运行。

1982年,微软制定了一个新的软件应用程序战略。盖茨几年前雇用了查尔斯·西蒙尼,他是一个来自施乐公司PARC的匈牙利程序员,他是那种智力远远超过对现实世界的理解类型的计算机科学家。西蒙尼从施乐带来了已经在施乐的PARC上进行探索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方面的第一手知识。他曾研制用于“施乐之星”(Xerox Star)——该公司的可视化计算机系统上的第一个字处理程序,史蒂夫·乔布斯在1979年第一眼看到这种机器时就被它迷住了。一加入微软后,西蒙尼即确信,创造新一代字处理、表格软件和数据库程序的正确道路将是创造一种可被所有程序共享的元程序(meta-program得到某种程序而应具备的程序)或内核。这种“基本粘土”(basic clay)以后可以迅速而方便地加以量身定制,实现不同的功能,在不同的PC模式上运行。

在施乐时,西蒙尼只是一名队员,可在微软,他需要自己独立地创造可视化程序。他未能成功。西蒙尼的Multi-Tool概念(该系统的最终名称),运行起来出奇的慢而笨拙,使用鼠标时也有障碍。

1981年末,Multi-Tool的缺点对盖茨来说暴露无疑,因为有货可比了。当乔布斯邀请他到库帕蒂诺看新的Macintosh时,尽管盖茨已经听说过这些机器,但Mac机复杂的黑白图形仍然出乎他的预料。在屏幕上,他看到演示的一个栩栩如生的跳跃小球,确实证明了程序平滑而优雅。它要比微软的程序能够做的任何事都要好出一大截。乔布斯邀请盖茨访问库帕蒂诺的目的是希望与微软做一笔交易。苹果公司需要能在Mac上运行的软件,作为秘密协议的交换,乔布斯提出“允许”微软生产三个程序:一个电子制表软件、一个商业图形程序和一个数据库,而苹果公司将保留将应用程序与Mac捆绑(每个程序支付5美元,每年最多为100万美元),或者分开出售的权利(每卖出一个程序微软将获得10美元或零售价的10%,后者将更多一些)。微软还必须同意在Mac机的交货日期或1983年1月1日之后12个月内(以日期先到者为准),不为任何非苹果公司制造的计算机生产类似的使用“鼠标或跟踪球”的程序。

盖茨欣然同意。因为有一件事情他最清楚不过,那就是软件和电脑项目总是比大多数人预计要花的时间更长。而且,尽管与狡诈而傲慢的史蒂夫·乔布斯合作也许令人不快,可它能够带给微软两个急需的关键因素:一种减少对IBM依赖性的方式,以及加入肯定将是计算方面下一步的巨大飞跃——图形用户界面(GUI)。乔布斯也认为自己做了一笔合算的大买卖。他将得到更多的应用程序用于钟爱的Mac,而不必为它们付出很多钱。而问题是他正好把狐狸放进鸡笼了,当然当时他并未意识到。

回到西雅图后,微软部队把Macinrosh原型放进一间锁着的秘室,一帮年轻而富于奉献精神的程序员受命为它们编写壮观的程序。不幸的是,为 Mac机写程序原来比IBM PC困难多了。当微软殚精竭虑解决该系统的奥秘的时候,公司自己的软件项目越来越远地落后于原定计划。结果,Mac机进入市场的时间比乔布斯计划的推迟了一年多,而用于它的软件又花了两年才开始全面上市。这一拖延意味着到Mac机最终在1984年1月发行时,微软可以自由地发行与Mac类似的程序。到那时,微软已经快要发行用于Mac机的Word了。

然而甚至在Mac将推迟多长时间还不明朗之前,尽管有他与苹果公司协议的条条款款,盖茨已经着手进行一项计划以创造一个用于IBM PC的图形界面。这一界面开始叫做Windows Manager(窗口管理器),后来叫Interface Manager(界面管理器),最终定名Windows(视窗)。盖茨想要的是PC上的Mac。然而,因为手头挤满了一大堆任务,包括Macintosh应用程序、IBM PC应用程序,以及对PC DOS的改进和故障调试,Windows项目一开始并没有深入进行。

窗口概念真正诞生是在1982的秋天,当时盖茨参加一个名为COMDEX(COMputer Dealers EXposition,计算机厂商博览会的缩写)的计算机大会。该会议在拉斯维加斯举行,后来迅速扩大为一项10万人的大型展示会,并以8亿美元卖给SoftBank(日本最大的软件销售商——译者注)。可当时,COMDEX不过是一个小聚会;如果你有什么微机软件或硬件要出售的话,那里就是看与被看的地方。

在世界赌博之都的心脏,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的地板上,微软布设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大型展位,巧妙安置其200名职员,卖出了大约3200万美元。微软虽然还不能与数字研究公司或VisiCorp(第一个工资报表软件VisiCalc的经销商)平起平坐,但是丝毫也不低微。盖茨感到如鱼得水;他喜爱与其他程序员进行热情甚至有时很激烈的交流。他时刻准备着回答对自己产品的任何抱怨,并要求和黑客们就任何他们想与他钟爱的BASIC相杭的计算机语言进行特别竞赛。


我的个人藏品:

http://www.cpu-cn.com/CN/Collectors1.asp?userid=Henry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11-14 09:24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4
    积分:2491
    注册:2005-09-07
给CPU-C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PU-CN加入好友 查看CPU-CN的个人资料 搜索CPU-CN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PU-C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55
发贴心情

盖茨对BASIC如此引以为豪真有点滑稽;毕竟它是别人创造的。就产品来说,总体上微软并不是个创新者。从最一开始,微软就是从其他人的创造性中获得启发的。在整个80年代,流传的一个笑话是,你只要看看最新版本的WordPerfect(当时市场上遥遥领先的产品),就可以说出Microsoft Word的下一版本中将有什么特性。微软的技术在于使用高超的编程和不懈的努力重新加工这些想法。盖茨经营业务*的是一种坚定的步调和竞争优势,从而在羽翼未丰的个人电脑业撇开其他公司。

微软还把只雇用能够发现的最聪明的人作为一个惯例:“聪明人能学会做绝大多数事情,”盖茨的老友和同事斯蒂夫·鲍尔默说,“废寝忘食的聪明家伙才是我们寻找的人。”栖息在西雅图郊区的一栋复合建筑物中,微软培养出一种工作时间不敬神的企业文化,这来源于它那些多少物以类聚的从世界最好的大学招募的20来岁的毕业生。受到优先认股权以及在一项全新行业工作的挑战和刺激的吸引,这些软件和营销的宠臣最终被称为MicroSerfs(微软奴隶),其中最死心塌地的追随者被封为“小比尔”。

但是,这些所谓的奴隶并不是雇用来进行某种重大技术发现的。发现有创造性的工程太容易了,可要把新产品转化成市场的成功却是一种少有甚至宝贵的才能。所以尽管“微软奴隶”们也许既有技术学位又有编程技巧,可雇他们来的真正目的就是卖微软的软件。正是盖茨创造的市场偶像崇拜,使用随着PC兼容机市场在80年代中后期变得越来越大而从DOS许可权获得的收入,最终使微软如此成功。

一般都同意,在技术市场成功要有三个关键因素:创新、贯彻和竞争。在美国名人堂里,作出光芒四射的发明的发明家通常被称赞为最杰出的,但那种艺术家很少只*自己就能成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是贯彻和竞争的共同结晶。因此尽管比尔·盖茨不是革新者,他的公司也很少在任何产品开发方面制作什么创造性的火花,可微软在贯彻他人的聪明思想,以及随后通过比任何人更强地竟争、更强地销售、更强地促销使它改编(或偷取)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方面成为个中翘楚。

这种签名式的战略第一次是在1982年的COMDEX展览会上初现峥嵘的,会上盖茨看中了那个时代最大的软件公司VisiCorp生产的新程序的一次演示。该公司依*其电子制表软件VisiCalc的成功,建立起一个帝国,1982年时,它的年收入达到数亿美元。受到胜利的鼓舞,VisiCorp的经理们着手设计了一套操作系统,目标是在基于PC硬件上面运行。这个名为VisiOn的系统相当于DOS的替代品,它为依然笨拙的PC带来鼠标和图形界面能力,其目的是将一系列应用程序联合在一个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下。根据在展览会上与盖茨交谈的营销代表所述,VisiOn虽然是一种用于IBM PC的集成操作环境,可实际上可以适应任何其他硬件。如果真是这样,就意味着它可能会控制个人电脑行业:它是面向图形的,就像Macintosh那样,而且又可以在他的DOS上面运行。盖茨脑中浮想联翩。这就是他对Windows的幻想。

当时他无法知道,他观看的那次演示是该软件的绝唱。当然,一些高级软件工程师有可能最终把它归结为一些晦气,运气不好,不过VisiCorp公司确实正在崩溃。管理层正在与两个原来制作过VisiCalc和VisiOn的程序员吵得不可开交。结果公司未能与该程序的两位作者就版权使用费问题重新达成协议,公司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把内部争吵带到法庭。内江明显地阻住了公司的锐气,当VisiOn在1985年发布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而几个月后Windows 1.0终于瘸着、拐着发布了。

但盖茨不可能预先知道这些,所以对他来说,VisiOn就意味着麻烦。他已经知道Mac机是一种更好的个人电脑设计,现在他要找可用在PC上的类似的东西。再往另一边一看,一个新的表格软件即将进入PC市场,他就更加惊慌了。Lotus 1-2-3明显是比微软的受Meta-Tool牵累的Multiplan更胜一筹的表格程序。这个用于IBM PC的新“杀手程序”的设计小组对传统的支持各种硬件配置的招数嗤之以鼻,取而代之的是把他们全部的努力直接放在IBM PC的后面。这一大胆举动使盖茨大吃一惊。尽管微软从IBM PC大获其利,它仍然两面下注、模棱两可地支持所有近似兼容的程序(最不兼容的除外,因为微软对每个人都卖给略有不同的DOS和应用程序)。事情明摆着,IBM PC将要真正占统治地位,同时Lotus也有了热销程序。

盖茨确信鲍尔默也看了VisiOn的演示和Lotus 1-2-3。于是他开始在拍纸薄上草草记下这一切。他打电话给受过PARC训练的程序员查尔斯·西蒙尼,指示他赶下一班飞机前往拉斯维加斯。

之后不久,微软的VisiOn的对等品——Windows被列入加速日程。甚至盖茨也亲自卷起袖子,摆弄起代码来。但他最重要的角色与编程毫无关系。因为他连演示程序都没有,更不用说用来发布的产品了。盖茨所能做的只是向每个拥有DOS许可证的公司大谈特谈Windows。实质上,他是想冻结市场,即联合硬件制造商同意支持微软“在不久的将来”将提供的独立软件。盖茨许诺道,Windows将提供与基础硬件无关的统一的用户界面。它将包括菜单和多个屏幕上的窗口功能、图形用户界面的骨架和一个鼠标。盖茨对Windows绘声绘色的描述促使许多公司不再支持VisiOn,它因为暴露出其操作系统过于脱离正式发行版而使自己易受攻击。

早早向世人通告Windows(被业界持怀疑态度者称作“烟幕弹”)是盖茨战略的组成部分,几年后他将学得纯熟无比。这一策略将随着微软公司变得越来越大地位越稳固而变得更加奏效。通过宣告一件大半尚处于概念阶段的革命性新产品,盖茨有效地削弱其竞争对手。IBM曾在60年代末被司法部强制向控制数据公司支付数百万美元赔偿金,就是因为在超级计算机市场做了与微软现在做的完全相同的事。对于Windows,盖茨将开局战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因而受到舆论界广泛的指责。

但是微软请来帕姆·埃德斯特罗姆后就能很好地自我保护了。作为一个公关专家,他将在80年代末为正在成长的巨人建立起一架强大的“舆论机器”。在他的帮助下,微软发起了一场巧妙的市场和行业新闻攻势,把批评的矛头拨转开来并且为比尔·盖茨代表微软的神话抛光打蜡。只有盖茨可以发表声明或向公众露面。他看上去很喜欢与某个怀疑的记者开玩笑,并且毫无倦意地回答绝大多数请求。盖茨也懂得如何采取行动、做出小而有力的表演。有鉴于乔布斯举止像一位国王,盖茨拒绝乘坐豪华轿车,总是乘飞机的二等舱。尽管拥有许多财富,他试图表现得平易近人,而这种做法终于获得了回报。

微软与IBM最初的交易一部分包括定期改进和更新DOS。因为这是一项承包制的编程活儿,所以IBM要支付编程时间,但不付版权使用费。因为有机会制造可以产生版权费的新程序,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微软未安排最好的人选做DOS维护工作。

随着DOS 2.0修订版老是延期,并且“臭虫(Bug,指计算机系统的毛病——译者注)”横行,IBM正在对“微软奴隶”们失去耐心。1983年,当微软要联合一批硬件制造商来支持Windows时,IBM拒绝加入。“蓝色巨人”明确否决了微软的方案,并宣称将改为支持VisiOn。如果这样真的令盖茨不安的话,他也并不表现出来。一年后,微软准备好了把Windows推向世界。

1983年11月10日,微软接管了纽约市的广场饭店(Plaza Hotel),以便举办一次软件大展:Windows的正式登场。23家硬件制造商报名参加,引人注目的是IBM缺席。当时,微软许诺第二年春天将该软件交货,可实际上直到两年后它才发行Windows 1.0。但时间就是一切,盖茨知道苹果将要在两个月后即1984年1月发布Mac。更糟的是,VisiCorp预定在1983年11月底发布VisiOn。盖茨明白自己不管是否已准备好都必须提前行动。

Plaza大会之后一星期,在该年度的COMDEX上,微软的公关人员使用一种Windows的广告和花哨的宣传品向与会者轮番轰炸。从往旅馆房门下塞包裹到满世界悬挂旗帜和粘贴标牌,什么招数都用上。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先发制人式营销和宣传攻势。正如微软所盼望的那样,经过这一通搅和,VisiOn的初次亮相失败了,尽管VisiOn已经有一个产品准备发货了。VisiOn实际上比贫血的Windows好多了,苹果的产品也是如此,了解内情者拒绝使用微软的Windows。但有一件事他们没有考虑到:不屈不挠。盖茨不在乎他的第一次努力多么糟糕——最终他将把它搞好。

微软将自己定位在业界的前沿地带。盖茨甚至已经找到一个经验丰富的领队,乔恩·谢利——一个Radio Shack的个人电脑业务老手。谢利比盖茨和鲍尔默都要大上20岁,他擅长处理这两个年轻的玩童缺乏兴趣的所有细枝末节:利润和亏损财务报告书、订单条目、库存管理。随着微软1983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亿美元(几乎全部来自DOS许可证),公司急需一个能够教盖茨怎样运营企业的总裁。

但在软件行业,事情并不那么很好地协调发展。微软仍然没有完成用于Macintosh的完满的应用程序,Macintosh最终在1984年才上市。这一点大大激怒了史蒂夫·乔布斯,于是他在1984年元月取消了原来的交易,这就意味着微软可以不受限制地对Macintosh程序做任何想做的事,而苹果也可自由雇用其他软件公司编写表格程序。这就为Lotus敞开了大门。它在微软——苹果协议的排他性条款下一直被关在门外。

乔布斯的撤出对盖茨是巨大的打击,本来他决定要击败的软件公司是Lotuis。不仅仅因为微软的慢而丑陋的Multiplan对Lotus 1-2-3的竞争力太弱,而且Lotus公司也比微软规模大,它在1983年的总收入约1.6亿美元。对极富竞争性的盖茨来说,这一点更糟。但是,盖茨的作风是永不言败,他的字典里没有退却二字。恰恰相反,他要迎头痛击。微软开始了另一项孤注一掷的计划:为Mac机设计一个比Lotus 1-2-3更好的表格软件。他拿着这一挑战在微软的顶级程序员之一道格·昆德面前晃来晃去,昆德上钩了。他赶制的程序叫做Excel,虽然基本上是Lotus 1-2-3的翻版,但带有一个更好的界面、更有效的菜单以及更流畅的外观。另外,它还提供一个重大革新:智能化的重计算功能。Excel只重新计算那些受到变动影响的表格单元,而不是即使变更一个数字也必须重新计算整个表格及其全部单元(在Lotus 1-2-3中这是必需的)。这就使得计算工作加快了许多,尤其适合那些创建大量工作表的人们。对于曾在80年代初推动了个人电脑成功的商业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优点。微软通过把使用对象定为商业客户从而改变了苹果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定位。

这时,Lotus的创始人米奇·卡波尔做出一步灾难性的举动,使盖茨得到意外的帮助。1983年,卡波尔确信未来的天下将属于集成软件,即能够在不同的程序之间交换数据的软件。他的目标是研制一个用于Macintosh的集成应用程序,它将兼具电子制表、文字处理程序及业务绘图等功能。这一雄心勃勃的努力花了太长的时间才上市,当它在1987年发布时,已被早一年上市的用于Mac机的Excel抢占了许多客户。最终卡波尔的理念确实成为计算机行业的标准,但是在80年代中期,个人电脑的能力和性能还无法满足任务的需要。

尽管Excel大获成功,微软的Windows计划依然进展困难。一个接一个程序员试图让它运行,可软件还是达不到需要的质量——或至少达不到能使盖茨满意的质量。他要的是“PC上的Mac”,差一点也不行。最后,一个只有20岁的程序员尼尔·孔森彻底重写了Windows。他曾参与创作微软的Macintosh应用程序,他使用Macintosh的数据结构和程序格式,从而确切地编写出盖茨苦苦寻找的东西——PC版的Mac。孔森的版本甚至包含像Mac一样的小应用程序,比如一个绘图程序、一个时钟和一个谜语软件。

1984年末,盖茨第一次给史蒂夫·乔布斯演示Excel时,他看了一眼Windows,立即气得哆嗦。他认为Excel确是适用于Mac机的好程序,可Windows这一盖在DOS上的粗糙的图形界面——明显就是披着PC外衣的Mac。他指责盖茨违反了他们的秘密协议,并且做的更糟:偷窃。盖茨耐心听着,听任乔布斯恐吓、咆哮,却并不害怕。他不理会这些威吓,知道它会像风一样过去的。另外,盖茨知道苹果如果想要在商业领域取得进展的话就需要Excel,到目前为止,苹果的非正统图象尚未被这一领域所接受。

然而,乔布斯不打算向盖茨的伎俩屈服,他一定要做点什么以制止微软。大约与此同时,苹果公司雇用了一个新的知识产权律师,欧文·拉巴波特,他在微电脑和电视游戏产业界经验丰富。他的职责就是确保没有人偷窃苹果皇冠上的明珠。

问题归根结底是生存问题。当时,Macintosh一星期只能卖几千台,远未达到苹果要持平所需要的每周2万台。更麻烦的事情是内部矛盾动摇了公司,1985年春,在与约翰·斯卡利的一场政治斗争后,乔布斯被剥夺了苹果公司Macintosh分部的领导权。在一次有75位高级经理们参加的行政会议后,尽管在会上受到斯卡利公开责骂,乔布斯依然有心思询问拉巴波特“Windows问题”情况怎样!乔布斯准备同微软战斗到底,他坚持永远不会向它颁发许可,因为他知道这最终将损害Mac机。

盖茨英明地认识到他需要在两家公司间签一份明确的许可协议,而现在正是时候,乔布斯下台更是天赐良机。在写给斯卡利的一封信中,他建议,与其孤芳自赏却摇摇晃晃不撒手,苹果不如向所有其他硬件制造商颁发操作系统和硬件的许可证。他说,为苹果机创造一个更大的市场将使所有人受益。然而,盖茨不知道,斯卡利已经否决过要把Mac机的影响力扩大到PC界去的一项内部提议。该提案要求生产一种Mac至PC的转换主板,有可能把IBM PC变成Macintosh的复制品。但是,苹果担心这会腐蚀其利润余额,所以决定放弃。如果苹果不打算选用带Mac克隆的PC,它当然不会向其他制造商颁发许可证。斯卡利没有理会盖茨的信。

盖茨当然不会罢手。他要求斯卡利做出某种保证,在Windows于秋季发布时苹果不对它制造麻烦。他威胁道,如果不做保证,他将把自己所有的Macintosh应用程序撤出市场,并且停止研制未来的Macintosh产品。斯卡利征求他的行政人员们的意见,结果被告知要顶住盖茨。大家一致认为盖茨在虚张声势。因为Mac占微软总收入的1/3,它要是放弃的话代价太大。

斯卡利打电话给盖茨,告诉他苹果公司认为,Windows确实有法律上的问题。开始盖茨大发脾气,但随即在当天晚上,盖茨和微软的律师比尔·纽科姆,飞往库帕蒂诺与斯卡利和苹果的总顾问艾尔·埃森斯塔德一起秘密共进晚餐。“顶住盖茨论”的倡议者之一的拉巴波特竟然不在场。第二天早晨,斯卡利轻松地告诉拉巴波特一切事情都已搞定:苹果同意向微软发放Windows 1.0版的许可,因为它并不完善,所以无法构成大的威胁。作为回报,微软已保证Excel归Mac机独家使用至少一年,同时还为Mac机制作另一个更好的 Microsoft Word版本。

拉巴波特闻讯大吃一惊。很明显,盖茨操纵了谈判并要花招引诱斯卡利勉强同意。他的投降是在允诺采取进攻态势之后仅一天就做出的。拉巴波特准备起草一份严格的限制性协议来挽救局面。该协议限制微软只能营销1.0版,其中在Windows启动屏幕上必须包含苹果的版权。正是这一点再次激怒了盖茨,他的下一步行动是说服埃森斯塔德把拉巴波特从该项目调走,说他发现这位律师“过于咄咄逼人”。


我的个人藏品:

http://www.cpu-cn.com/CN/Collectors1.asp?userid=Henry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11-14 09:24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4
    积分:2491
    注册:2005-09-07
给CPU-C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PU-CN加入好友 查看CPU-CN的个人资料 搜索CPU-CN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PU-C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56
发贴心情

最终签定的协议对微软更为有利。不再要求公开显示苹果的版权,并且微软可以自由地销售基于1.0版的“现在和将来的软件程序”。盖茨甚至设法偷偷放进这样的语句,允许微软向第三方发放Mac界面的Windows版的许可,以便用于他们的软件程序。这样就解放了微软,它可以随意将苹果精心制造的软件散发给计算机业的其他人。

总之,苹果被来自西雅图的这个家伙彻底愚弄了。作为盖茨有条件投降的交换,斯卡利仅仅得到一个承诺,即微软在1986年10月之前不发布用于Windows的Excel,这比一年的宽限期还要短。反过来,微软直到1987年秋天才完成PC版的Excel,比协议规定的期限晚了一年。所以苹果交出它的图形界面的版权却什么也没得到。

难道苹果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吗?拉巴波特,这位当时公司的知识产权律师认为是可以的。与微软的斗争应该“依*观看的感觉,即某件作品的视觉外观。这是受法律明确保护的,称为视觉版权”,他后来解释道。然而,对法律来说,软件是一项新的容易混淆的主体;它将书一类的版权与专利类的功能问题交*在一起。复制使一个软件执行某一功能的实际代码无疑是侵犯版权。可如果不同的软件代码执行与另一个产品相同的功能,这是否也构成侵权呢?在IBM PC克隆案例中,这似乎并未构成侵权。

还没有人检验操作系统上的问题,因为基德尔和他在数据研究公司的同事们拒绝就DOS起诉微软。现在盖茨争辩说苹果并不拥有可视性外观或它的操作系统工作的方式,因为施乐公司最先开创了图形界面。

批准苹果界面的专利,然后争取对以此为基础的衍生作品抽取许可证使用费,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知识产权法的天地,这将多年难以澄清。1993年,在一场由Lotus Development向Borland International提起的涉及到 Lotus 1-2-3和其竞争对手QuattroPro的案子中,法庭裁决即使基本程序代码完全不同,模仿前一软件程序特性的行为也是非法的。在此基础上苹果如果起诉微软有可能会赢。

如果从一开始就对微软提出警告说苹果认为Windows是侵权行为,等到Windows开始盈利时采取行动后发制人,将会在法庭上占有大得多的份量。让它转向1.0版是斯卡利和埃森斯塔德一方的大失误。

1985年10月,随着与苹果合同的最后细节得到解决,盖茨庆祝自己30岁生日。聚会是在当地一个旱冰场举行的。前来参加正餐的贵宾们穿得像杰伊、盖茨比。第二天,盖茨告诉董事会自己准备公开上市。那几年,微软一直是按照雇员股票所有权方案(ESOP)向职员分配股票,但盖茨一直反对变为公开上市。钱对盖茨或艾伦来说都不成问题,两人现在都拥有大量财富了。不过微软即将要推出Windows,所以现在似乎是进行这一步的良辰吉日。几个月过后,公司将寻找承购人,最终选定了Goldman Sachs和Alex Brown。股票于1986年3月12日开始在NASDAQ市场上以每股21美元交易。那一天盖茨依*他在微软45%的股份从而拥有证券净值3.11亿美元。当时他的工资为每年122000美元。一批主要的程序员们也成了富翁,只要任何人聪明地买了股票就成。今天,当时价值2100美元的100份原始股,现值56万美元。

Windows 1.0在1985年11月的COMDEX大会上被大吹大擂地介绍给大家。但事实上公司保持软件行业最差的交货进度记录:两年。微软一方面对自己产品大肆宣传,另一方面还极力吹嘘它与苹果的许可证交易将Windows从所有可能的法律行动中洗清白了。值得注意的是,刚出世时,这一被极力兜售的界面只有一个程序——一个名为Micrographix的图形程序。微软自己的程序:Word、Excel、File和Chart至少一年后才准备好。

缺乏软件使Windows最开始像个破烂,它实在太差劲。微软并没有使用苹果已经完善了的窗口重复隐含(metaphor)技术,而是采用平铺外观。它平分屏幕并以同等大小的区域显示每个窗口,因此用户难以集中注意力。另外,鼠标从没有与IBM PC顺畅地合作过屈为它必须插进扩充卡上,而不是像苹果的鼠标那样集成在软件中。不过最不利的是1986年时IBM PC机还是围绕16位的80286微处理器建造的,它显然没有能力处理面向可视性的电脑显示器所需要的数百万像素。(Macintosh使用Motorola的32位68000,能够更好地处理屏幕图形)。

当时盖茨并不太担心Windows的种种缺陷,他手边正忙着另一件事,一项他认为将事关公司和整个行业未来的冒险行业。它被叫做OS/2,是IBM的下一代操作系统。1985年中期,IBM除了与微软做交易以便研制新的操作系统之外别无他法,它真是欲罢不能。IBM尝试寻求与另一家公司合作,可确实没有可以替代的。IBM的员工们早已经变得不喜欢傲慢的微软程序员了,现在他们却被迫与这些人共事。对微软在1983年改进DOS时无限延期的恶劣表现他们都记忆犹新。如果那还不够糟的话,到1985年时,PC的克隆品已经拿走了IBM市场份额相当大的一部分。尽管微软已经是IBM的软件伙伴,可它转脸就把产品卖给兼容机的制造商们。对传统的IBM人来说,这等于军火贩子向交战双方都提供军火。

OS/2协议是由IBM的比尔·洛沃与微软的斯蒂夫·鲍尔默和比尔·盖茨推敲出来的,被称作联合开发协议或JDA。协议详细说明了哪家公司应该负责操作系统的哪一部分,它们将围绕一个关键的技术思想建造——即所谓的“保护”模式,意思是计算机可以经受某个软件程序的崩溃,并且能够执行“多任务”,即同时运行几个程序。对于面向大型机的IBM人员来说,如果它的PC要在市场上生存,那么这些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当时,PC和微软的大多数应用程序易发生崩溃和重引导:一个失误就可能“毙”了程序并破坏数据。惟一的解决方式是重新启动机器。这一毛病要归因于硬件,因为缺少内存,但它也是微软对待测试满不在乎的态度所致——编出程序并让它运行总是比精心调试它更为重要。同时鉴于网络的经济性,微软可以先凑合把带有毛病的软件卖出去,然后再对为解决故障而开发的升级版收费。这一做法使PC软件工业与所有其他的行业都不一样。难道Maytag的顾客会接受其洗衣机必须升级才能把衣服“真正”洗干净吗?没有任何市场可以接受这种缺乏质量控制的事。

在将顾客的满意视为公司一贯政策的IBM,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OS/2的目的是为小型计算机世界带来巨大的计算可*性。开始,盖茨吵闹着要把Windows作为这一新操作系统的界面。但IBM希望使用一个面向TopView的界面,一个符合IBM系统管理结构(SAA)的产品。(TopView启用了几种程序——或程序段——以便同时在屏幕上运行。)SAA是全公司保持程序和操作环境一致性的基础。“一致地糟”,微软爱说笑的人这么说。更糟的是,IBM已经更换它的XTt代的PC——称为PS/2,其方式竟然是废弃曾经使得PC产业生气勃勃的全部现成的添加式主板,改为允许用户根据各种用途定制基本PC。但是毕竟最终拍板的是IBM。所以尽管微软确信IBM执行的是有严重缺陷的策略,它还是默默地与它依然强大的伙伴漫步在花园小路上,挣钱,尝试做IBM希望的事,但是从未全身心投入这项计划。微软没打算放弃这件交易。因为与IBM最初的伙伴关系一直惊人地成功,所以不管微软相信OS/2将要多么误入歧途,微软仍然做出OS/2似乎更加有利可图的姿态。与此同时,盖茨继续开发Windows。

OS/2计划很快变成一团糟,成了过多的主意、过多的功能和过多的会议的牺牲品。让事情更糟的是IBM还坚持使用一种过时的微处理器80286,它被盖茨称为“脑积水”。IBM囿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以及官僚主义管理方式,所以依然专注旧的处理器。盖茨与IBM争论这件事,但徒劳无功。

结果是康柏偷走了领先地位。它发布了基于新的微处理器的新一代电脑。惯于见风使舵的盖茨提出向康柏供应新的增强版的DOS用于新的微处理器,随同奉送的还有2.0版的Windows。与此同时,微软忠于职守地与IBM一起玩OS/2的远大抱负。

似乎注定OS/2在各方面都要失败。另一个打击来自不断变化的市场。OS/2需要极大数量的内存(甚至有些冗长)才能运行。一年前,Intel退出存储器业务,所以到OS/2首次发布的1987年晚期,内存价格飞涨。从本质上说,相当于IBM要求其顾客不仅要买新硬件PS/2,还要花几千块钱扩大内存。所以当竞争者销售的由微软推出的DOS机畅销时,IBM的项目日渐萧条是不足为奇的。不过,业界大多认为IBM最终将排除OS/2上的故障,在市场上获胜。

到1987年底,微软终于以大约3.5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过Lotus,其中盈利为7200万。DOS成了公司的“现金奶牛”,占总收入的50%以上。Macintosh应用程序坚挺地居第二位,领先的是Excel和Word。殿后的是PC应用程序业务,在这方面Excel正在开始取得进展,而Lotus依然未能出炉可以盈利的升级品。最薄弱的一环就是Windows,在销售的50万份拷贝中,大多数被放弃了。与此相对照的是使用DOS的PC超过2000万。

Windows开始像进入了死胡同。只有盖茨自己继续坚定地要使它成功。鲍尔默因为把全部精力放在维持与IBM的关系正常上。所以一直强烈地要求只为OS/2开发Excel。盖茨则坚持认为IBM误入歧途,因此微软需要Windows作为二手准备。像通常一样,他坚持这样,于是在1987年秋季当Excel准备发布用于PC时,同时出场的还有Windows的新版2.0,它对最初版本做了一些改进。其中安装了如 Macintosh中那样的重叠式窗口,但它仍然是个破烂,除了招来分析家和顾问们的讥笑外,什么也没有得到。他们大多数选择继续使用DOS等待OS/2的成熟。

不过Windows 2.0确实具有它的前一代所没有的东西:GUI。惠普这家历史悠久的硅谷公司曾经尝试过图形用户界面(GUI)。1986年,其代理人曾与苹果接触过,希望获得Macintosh界面的许可证用于自己的GUI版本。因为苹果拒绝了,于是惠普公司转向微软,结果他们受到热情接待。1987年晚期,惠普公司发布了New Wave(新浪潮),一种在 Windows 2.0上面运行的图形用户界面。尽管配备了Windows 2.0后依然丑陋并且没有什么大用处,使用Nee Wave的IBM PC表现得非常像Macintosh。

苹果公司,特别是公司顽强的知识产权律师拉巴波特立即做出反应。他觉得New Wave显然侵犯了苹果的权利。当他与惠普公司的人交涉时,他们指出New Wave是在他们认为是从微软得到的许可之下开发的,其直接来源是贝尔维尤(Bellevue)部队。

当时Mac机正经历着一次新生,开始卖给以Excel制表程序为基础的企业,另外还带来一个新概念,叫做桌面印刷。所有这些特性都体现在新上市的Mac II上,这是一台可扩展的第一流的机器。这次复活给了苹果的总裁约翰·斯卡利与盖茨抗争的自信。苹果不同意对原始许可证的解释,声称它只包括1.0版。微软当然说远不止这些。1988年圣·帕特里克节,苹果提起诉讼。盖茨是在记者开始打电话要他解释时才得知此事,他火冒三丈。这桩诉讼案拖了好几年,拖垮了两个法官。开始焦点在界面——软件的外观和感觉——上,后来变成一场完全各执一词和意志力的较量,两家都脱离环境单独分析。最后,法庭判决各打五十大板。盖茨再次获胜。斯卡利签订的Windows 1.0协议又回来缠住他。法庭裁决苹果既然已经为界面发放了许可,后来就不能改变主意。

然而,最终的胜利并不能改变1988年是微软最糟糕年头之一这个事实。与IBM的关系因为在OS/2上冲突的缘故而极度恶劣;它的文字处理程序Word比WordPefect还差老大一截,微软在各方面都在挣扎。只有将近十岁的操作系统DOS能让公司的收入维持下去。但是微软明白,不能永远*DOS,尤其在这个一直变幻莫测的电脑市场。

这时,鲍尔默果断地决定帮助OS/2成功。他和盖茨周游全国为它作宣传,许诺将来的操作系统会更好(私下里盖茨承认它是有问题的)。与此同时,在整个1989年微软继续改进Windows,使之成为更好版本,对DOS也是如此。

当盖茨和鲍尔默外出支持IBM和OS/2时,“蓝色巨人”犯了两个关键性错误:首先,它宣布将开始销售一种UNIX版本,实际上是与OS/2在部门和网络计算业务上竞争。公司还同意从盖茨的仇家史蒂夫·乔布斯手里发放新的操作系统的许可证。乔布斯在被逐出苹果后,已经在他的新公司里设计了一种时髦的功能先进的计算机,名为NeXT。这台新机器视觉上很吸引人,但与市场上所有其他的东西都不兼容。

盖茨有些发楞,IBM要干什么?答案是:两方下注。很少有人否认OS/2现在看起来像个失败者。这对微软已不是新闻,甚至连IBM自己也开始怀疑了。

信奉格言“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的盖茨将注意力转向下一版本的Windows。他的意图是赢得所有DOS用户。他并不在乎是否必须在法庭上为这样做的权利而战斗。他判断,如果他输了,微软将上诉;而如果他赢了,微软还会为使用几个版本的程序在Windows下运行做好准备。Windows的第三版终于成为现已六岁的苹果界面的合法竞争者,虽然还是不如苹果界面那么精致漂亮。


我的个人藏品:

http://www.cpu-cn.com/CN/Collectors1.asp?userid=Henry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11-14 09:24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4
    积分:2491
    注册:2005-09-07
给CPU-C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PU-CN加入好友 查看CPU-CN的个人资料 搜索CPU-CN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PU-C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57
发贴心情

作为打击的一部分,盖茨雇用了一位能够让应用程序以时髦方式出笼的经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迈克·梅普斯来自IBM(“他是我们在那儿遇到的仅有的正派经理之一,”斯蒂夫·鲍尔默说),曾经督促过编程小组走上正轨。对盖茨来说,事情很明显,一个新的用于DOS和Windows 3.0的图形化操作系统,与专为利用Windows 3.0新特性而设计的改进了的新应用程序联合起来,将会为公司提供为在各个主要应用程序市场占有统治份额所需要的弹药。他非常清楚,所有主要竞争对手依旧迷恋于DOS应用程序和OS/2,而IBM和微软也都依旧把它当作下一代操作系统大肆兜售。所以,他必须偷偷地行动,同时向微软对OS/2和IBM的承诺给予口惠。

然而事情不像他希望的那样容易,因为IBM任命了一个新经理来尝试解脱OS/2的困境。吉姆·卡纳维诺是一个难以对付的、老于事故的经理人员,他立即成了盖茨的对头。来自大型机世界的卡纳维诺是一个“代码越多越好”编程方式的拥护者,而盖茨来自“越少越好”的PC软件世界,他相信成功来自更紧凑更小巧的代码。他们争吵期间,盖茨正在开始展开新Windows的行动计划——要从根本上终结OS/2和其笨拙的Presentation Manager界面。

不过卡纳维诺并不傻。业内的谣言和盖茨自己的闲话使卡纳维诺怀疑盖茨正在策划一场政变。因此卡纳维诺自己先发制人。IBM到处散布准备用一个Presentation Manager “Lite”为DOS提供统一界面的想法,盖茨果然中计。IBM将市场引向OS/2期待已久的怀抱的想法是他难以忍受的。在一个月无休止的谈判中,盖茨让新的IBM计划出轨了。在这场马拉松式的会谈中,盖茨似乎与IBM达成了和解。Presentation Manager将成为未来的战略项目,而Windows则作为对能力要求不高的客户的替代品。这是一场激烈的战斗,所以当新闻发布时,看起来IBM已经制止了Windows。可实际上,盖茨消灭了Presentation Manager的消费版,将这一领域完全让给了Windows。

在1989年秋季的COMDEX展览会上,IBM和微软宣告了新的“合作精神”,声称OS/2是未来真正的操作系统。表面上他们的关系修补好了,真实情况却是另一码事。无疑,盖茨又一次智胜他的伙伴。PMLite项目死了而Windows则活了下来。几个月后,随着微软加快速度投资1000多万美元推广Windows 3.0,盖茨承认公司故意拖延不去解决OS/2中数不清的故障,反而把精力花在Windows上。不久之后,两家公司就开始讨论“离婚”的事了。

1990年5月,Windows 3.0发布,微软从此开始了成功的浪潮。当年公司收入增加到15亿美元,比Lotus和Novell加在一起还多。Windows 3.0的魅力显然增了不止3倍。这一版的Windows终于运行平稳,而且,电脑硬件现在功能非常强大,足以处理图形用户界面,同时内存价格直线下跌,大多数PC用户准备采用图形用户界面。虽然花了6年,可图形用户界面革命终于在PC兼容机市场成为燎原之势。

那一年的秋天,微软和IBM之间“爆发了战争”(就像斯蒂夫·鲍尔默这样说道)。微软花费在维持与IBM的关系正常的全部精力现在变成破坏它了。一纸“离婚”判决签订,两家公司各走各的路。就像定式一样,微软又赢了。根据判决,微软根据与IBM的联合开发协议(JDA)获得了几百万美元的编程费。现在它不仅从Windows获得全部收入,另外还从每一份OS/2的拷贝上得到版权使用费——不管它是在IBM机器上还是在复制品上运行。

到目前为止,就Windows战役来说,盖茨所有的招数都是正确的:定价低于100美元一份拷贝(OS/2价格为500美元),市场是用钱夹子来表决的。微软让升级到Windows对全世界拥有PC的人(到1991年时,共有6000万)来说显得必不可少。自然而然,这些用户也不得不拥有那些充分利用该操作系统的附加能力的新程序。这是一个绝妙的一箭双雕之计,随着准备与Windows产品竟争的对手失败,这一策略更具效力。Borland、WordPefect和Lotus都争先恐后地要赶上这一波浪潮,但他们太晚了。到1996年,微软享有生产软件市场80%的份额——百分之百地垄断了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业务。

盖茨在计谋上比两位更有经验的经理更加狡猾。微软在应用程序的竞技场也是这样做的:先让所有竞争者投入到OS/2,然后推出一个强大的Windows版本,它带有(妙手!)一组可以从微软得到并早已准备好的应用程序,这真是一出杰作。通过使用自己Windows的知识拼凑出自己的程序,Windows Office套装软件彻底消灭了竞争对手。微软先是用DOS,现在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版权使用费来缓冲任何财政麻烦,从而能够痛苦最少地敌得过竞争者的削价政策,同时继续大量投入金钱用于应用程序的研究和发展。与IBM决裂后,微软用营销技巧把这个大得多的公司打翻在地。IBM从未能扭转普遍流行的观点,人们都认为OS/2是个灾难,而Windows才是个人电脑革命的新舞台。

当然,美国应该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企业家的国度,但是一旦Windows打垮了OS/2并接管了市场,新闻界和工业界就开始抱怨起盖茨和微软的进攻战术。似乎他们都忘了这正是商业之所以为商业的特点。盖茨是真刀真枪地来游戏的,他希望比任何人都赢得更多。盖茨与其他人的关键区别就在于财富。他一生下来就与财富相伴。即使微软上市了,而他也变得无比的富裕,这并没有改变他。但是,财富确实改变了许多人。高级轿车、豪宅、好玩的东西以及“战利品妻子们”令他所有的对手都腐化衰落。他们都是为钱而竞争的而一旦他们得到了钱,就不再不惜一切代价去拼去赢。盖茨竞争是为了游戏的乐趣,所以他一直在竞争。

当然,他很幸运。他幸而获得了IBM PC操作系统的垄断权。可是并没有人阻止苹果创造自己的PC操作系统;没有人阻止Lotus将其对制表程序的控制与网络结合起来创建一种盈利的替代品;也没有人阻止IBM创建自己的下一代操作系统。盖茨幸运地遇上Lotus、Ashton Tate、Borland、Novell、WordPefect这些竞争者,他们对能挣得优先认股权的钱并建立起一个不错的中等规模的企业感到很满足,既没有财力也没有动力和技巧去建造什么软件帝国。他很幸运,因为他的竟争者们忽视OS/2致命缺陷的证据,继续从DOS这头现金奶牛身上挤奶而且离开Windows太远。最重要的是他幸运地拥有IBM这个伙伴,先是为最初的DOS交易交给他一个店铺,然后以监护人的身份努力为一台最终体现了个性的机器创建软件。

盖茨从个人电脑软件一起步就参与其中,他从里到外了解这一领域。他还受一种强烈的竞争之火的驱使,以至于“你已被盖茨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意思就是你已被人家智取了。有时候他做的太过分了——在一场记忆犹新的案例中,微软因为从一家非常小的对手那里偷窃一个数据压缩方案被判罚支付4000多万美元的巨资。但他一直是一个冒险家,一个愿意利用法律这一面并且总是愿意抬高预下赌注的家伙。这一点在他插手Internet时变得尤其清楚,有目共睹,他竟然免费赠送公司的浏览器以便阻止任何其他公司——甚至像Netscape这样的小公司——在该领域建立一个滩头阵地。

不过即使强大如微软也有它的阿基里斯之踵。随着硬件和技术日益成熟,内容将更加重要。只有时间才能告诉人们,盖茨这位权术大师,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在他的领地内解放创造力,从而使他继续呆在向所有人开放的Internet的塔尖上。但是在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之前,盖茨必须面对一个曾经成功地减缓他们超越其他美国大企业家的速度的劲敌:美国政府。

当微软开始着手征服Internet时——不仅仅使用诸如网页设计软件之类的工具和有力的应用程序,而且使用与订机票和二手车有关的内容和商业站点——世界上每一个行业都感到了威胁。因为PC和Windows事实上垄断了市场,人们不得不买微软的产品以便在数字世界占一席之地。既然公司也提供工具给每一个因为有利可图而涌现的联机服务企业,在两条战线都竞争似乎是不公平的。结果是不满如海啸般增长:首先是来自它的Internet竞争者的,其次是司法部的反托拉斯机构,最后是顾客自己。就像IBM在20年前所发现的那样,在政府管理者的盘根问底下经营公司是一种极大的烦心事。微软已经创建了现代的PC软件行业。多年来一直坚定地关注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和软件应用的盖茨,现在似乎决心要在Internet上追逐消费零售市场了。有来自操作系统的收入来垫底,微软确实有这样奢侈一下的本钱。

在Internet的爆炸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因为微软创造了一个统一的、普及的、面向图形的计算市场,Internet才得以繁荣。随着Internet开始风行,成千上万的PC和Windows用户希望找到一条方便而图形化交流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像他们正习惯使用的凡桌面。然而,随着它的发展,Internet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建立在与微软完全无关的一些标准的基础上。Windows有可能变得可有可无。正是这种恐惧感驱使盖茨在1995年秋天号召公司上下一齐关注Internet。这是比尔·盖茨特殊天才的明显信号,他能够使微软以这样大的力量投身于为金融市场份额而战,以至于在3年时间内,竞争对手和美国政府将试图通过使用法庭来阻止他。到1998年时,他的个人财富价值已超过600亿美元。微软的利润和收入继续增加激励了股票市场,而他也遭到各方面的攻击。这个创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软件公司的企业家一直生活在斗争中。这一次,市场规则远不如民意法庭重要。在这里,进取心、无情和坚韧不拔不再被视作最伟大的品性。但正是这些品性造就了比尔·盖茨以及微软的巨大成功。这也许不是我们在找最好的朋友时所选择的那一套品格,但有谁怀疑这不是绝大多数人希望向其中投资的那种公司吗?

观看比尔·盖茨在1998年的听证会,在一心要剥掉他一层皮的参议员分会的面前,他就像那个昏头昏脑的Jay Gatsby,不晓得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他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得无与伦比(也许很贪婪),比PC核心软件业务领域所有的竞争对手都要好,结果却遭到指责与排斥。

他的反应像通常一样可以预测:战斗。

比尔·盖茨对联邦政府。

谁遇到对手了呢?


我的个人藏品:

http://www.cpu-cn.com/CN/Collectors1.asp?userid=Henry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11-14 09:25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4
    积分:2491
    注册:2005-09-07
给CPU-C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PU-CN加入好友 查看CPU-CN的个人资料 搜索CPU-CN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PU-C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58
发贴心情

第十章 无线电波
MCI和蜂窝电话

80年代世界最精良的电话系统,应该是连接美国五十州的那套系统。30年前,全国433万条电话线中的75%是合用线。到1970年时,已有1.2亿条专用电话线,占全国家用线的90%。这是技术革新带来的惊人成就。然而长途电话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依然是相当花钱的东西,尽管从旧金山打到纽约的电话已从1952年的每分钟2.5美元降到1970年的每分钟1.35美元。

在国外旅行的美国人发现欧洲的电话系统很不可*;他们的线路质量不稳定,而且服务也不太一致,可价格却很昂责。在除日本之外的大部分亚洲国家,80年代时电话服务都相当糟糕,而在中国事实上不存在电话服务。美国的贝尔系统——更多称为“妈贝尔”——无疑是当时管理最好的工业企业,并且按资产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它在1981年的资产为1350亿美元。该公司既垄断了长途电话也垄断了市内电话服务,运营着6000万英里的电话线路,年收入达170亿美元。“妈贝尔”的垄断基本上可以使之自由地设立满足自己需要的价格。为了赢得这一权力,贝尔系统的经理们与政府签定了一项交换合同,贝尔系统公司提供的商业服务将有利于把低成本的家庭服务“普及”到美国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普及服务是项大事业。政府一方为垄断构架提供了法律依据。到70年代初,根据“妈贝尔”方面的解释,这种线路每月的成本约25美元,但住宅用户每月平均只需付9美元,并且大部分市内电话费也包括在该价格中。商业用户要付3倍的价格,平均每月约30美元,每一次电话都要计费。剩下的亏空由高昂的长途电话费交*补贴。当所有的钱最后都落入同一家电话公司的钱袋里时,这样做是合理的。

这一现状一直维持到80年代初。这时,少数企业家开始奋起反抗巨大的不平等、深不见底的钱袋子、政府的管理者、贝尔系统管理层的意志,甚至美国的老百姓也要制造某些对“妈贝尔”来说完全陌生的东西:竞争。

在芝加哥与圣路易斯之间的某处,美国电话工业的未来就是1962年左右在这里开始成形的。最开始,提供一种替代的通讯网络的想法对于约翰·戈肯来说,并不特别具有革命性,他是通用电气公司车载无线电分部的经销商,有时候还是一个私人飞行员和航空电子技术员。戈肯从他设在伊利诺斯州乔里埃机场的电子修理铺出发,花几小时在圣路易斯与芝加哥这条路线飞行。乔里埃机场在芝加哥西南30英里,正好沿着第55号州际公路,这条路横贯本州的中部然后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与密西西比河相会。沿着公路飞行是双向绘制航图最简便的方式,所以他的路线正好与在芝加哥和圣路易斯之间来回奔驰的卡车路线平行。

在他飞越伊利诺斯州长满大豆的田野时,戈肯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他开始奇怪为什么他所销售的通用电气公司的双工(指既能接收,也能发射信号的方式——译者注)无线电不能用于创造一种电讯服务,它将使那些行驶在300英里旅程中的运货卡车与他们的基地保持联系。(当时,双工无线电只能在单个发射塔范围内工作。)戈肯想到,也许他能够建立一个由发射器和发射塔组成的网络,从而扩大双工无线电的范围。

戈肯自己在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维护着一台发射机,提供市话服务。但他正在筹划更加雄心勃勃的事业。每台双工发射机覆盖范围大约为30英里,并使用专为通讯服务保留的特殊无线电频段。碰巧,贝尔系统公司和一些公司已经开始使用微波频率在长距离传输电讯流。这些“微波”(波长非常短的波)是雷达研究的成果,有非常强的方向性。安装在天线塔高处的一个小的微波反射镜能够与20英里外的另一个反射镜相作用,并且只要地表足够平,允许直线连接,它们就能够相互传送。

微波系统是在50年代首次安装的,作为数据通讯连接服务于第一个国家防空系统——由IBM为美国政府建造的SAGE计算机网。1959年,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允许建造私人微波网,因为在微波波段有大量的频谱——大约890兆赫——足以容纳普通承运人以及需要传送数据的商业需求。普通承运人指的是在受管制工业方面的业务经营者——比如卡车运输、船运和电信——他们同意运载来自任何人的特定类型的货物流,作为能够使用政府拥有的公路或无线电频率的回报。随着计算机在五六十年代开始进入美国商业的各级组织,让这些单位互相通讯以及让员工从远处的计算机获得数据,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商业契机。微波网络对于有大量数据通讯需要的公司来说有着重大优点——因为一旦安装,这些系统上每条线路和每小时的使用基本上都是免费的了。AT&T已在60年代开始使用微波,在20英里的距离上传送声音流,不过这一领域尚处于非常年轻的时期。

戈肯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对飞机、电子有着特殊的兴趣。他从商业杂志上了解到微波发射这一深奥领域后,确信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魔力。当然,获得需要的设备不成问题,因为摩托罗拉、GE和Lenkurt这样的公司正在销售微波发射机和接收机,并且他一直在为他的航空电子业务同这些公司保持联系。借助于空中一览众山小的优势,他想像出横跨平坦的伊利诺斯州农场上一系列发射机和接收机互相连接,形成卡车司机的通讯网。他计划设立10或11座大线塔,沿着州际公路横跨田野——付给拥有这片田地的农场主一笔象征性的使用费——即可以接力的方式分程传递声音流。在每个塔上将安装一条专用的双工无线电通讯线路,把在塔的范围内使用双工无线电的任何人连接到微波网上。基于无线电的声音流将被传送到微波网然后送往戈肯的接线员,他们随后为呼叫选择路线送达相应的调度公司办公室。戈肯盘算,如果自己处理得当,有可能把这种汽车服务卖给在路线两端大城市的双工无线电的经销商,他们然后可以再把它转卖给那些卡车公司,他们的驾驶员经常在芝加哥与圣路易斯路线上来回跑,当然用得着。

但是在他的计划开始之前,戈肯遇到了来自美国政府和AT&T的阻挠。为了实施计划,他首先必须获得FCC的许可证。他时间选择得不坏,虽然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一点:60年代初时,已经向洛克希德和波音这样的大公司颁发了一些许可证,用于设立专用的微波通讯线路。但是,那些系统只是为内部员工通讯和数据流通设计的。没有任何人提意创建一个可以让任何客户使用的私人电话网。

实际上,贝尔系统公司多年来一直在明确地与这种侵犯自己领地的行为做斗争。1949年,司法部就西部电气公司与贝尔系统公司的关系发起一项反托拉斯调查,因为很多人认为他们有点儿太“舒坦”了。贝尔系统公司的电话网使用的所有设备都是西部电气公司提供的,这种约定有点儿像非法垄断。到50年代中期,在两起重要的法庭案例中,FCC允许外单位与贝尔电话系统相互连接。在其中的Jordaphone一案中,只要保护贝尔系统公司不受损害,就允许添加电话应答设备。有好几年,贝尔的工程师们声称,其他制造商们的装置可能发出脉冲电压,将会摧毁中央交换机或者烧着客户的房子,甚至使美国整个电话网屈服。这是大的垄断公司喜欢玩的一种恐吓战术,因为“妈贝尔”家大业大,它当然获得了比应得的更大的信任。在另一案例中,Hush-A-Phone公司制造了一种紧贴着电话送话器来降低周围噪音的“项圈”,结果被允许出售自己的产品,尽管“妈贝尔”拼命反对。

贝尔公司反托拉斯案在1956年通过政府调停人得以解决,他们允许电话公司维持其垄断,尽管司法部的反托拉斯专家们反对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呢?为了国家安全。贝尔系统公司为美国政府管理着所有关键性的通讯线路。AT&T贝尔系统公司公开上市的“伞”公司——必须做出一些让步才被允许继续控制西部电气公司。最重要的是,它被明确地禁止进入除公用载体电话传输之外的一切业务,而且只能建造自用的计算机。电话公司可不受限制地提供数据通讯服务,但是不得建造产生通讯数据的计算机。这一想法就是要将电话系统排除于计算机业务之外,作为维持它在公用载体电信业垄断的回报。

一开始,AT&T和“妈贝尔”对此交易感到很满意,因为数据通讯一直到进入觎年代很久只是这位巨人收入的一部分。实际上,60年代初,该公司80亿美元收入中来自数据通讯的还不到1.5%;到了1968年,这一数字上升了,但它仍旧不超过公司150亿美元销售额的10%。被关在计算机竞技场之外的贝尔公司集中搞声音通讯。

但是随着计算机事业的膨胀,IBM在大型机上占主导地位;而通用电气公司在分时系统开发上领先;AT&T无法跟上需要了,所以FCC不得不允许其他人进入它的数据通讯领地。分时系统,即把单个大型计算机的计算周期分给许多在终端上工作的远程用户,在用年代初风靡一时。这一新领域使数据通讯变得非常关键,而“妈贝尔”在提供专用的数据服务方面行动迟缓。许多商家在IBM领导下,请求FCC允许他们建立自己的专用网络,以便解决通讯问题。AT&T勉强接受了这一竞争,因为声音电话技术正在繁荣起来。

移动电话技术是革新缓慢的贝尔系统公司故意拖延的又一领域。相反,戈肯则起步迅速。在若利埃小镇上一些投资者的支持下,他于1963年向FCC提出申请,打算安装一个专用微波网,并把服务出售给卡车公司。他确信自己的延伸双工无线电的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他并未想到规章制度的泥潭会困住他的提议。直到6年后他才获得FCC的许可证。

从FCC的观点看,在芝加哥与圣路易斯之间架设另一套电话系统应该是一件好事。很早以前该委员会已经公开表明,自己是那些希望将国家的无线电波用于创新的小公司的卫道士。但是,支持这种做法没有前例可循。在戈肯之前从没有人申请安装公用电话系统的许可证,这一系统绕开了AT&T以及伊利诺斯贝尔公司的计费线路。戈肯是这方面的先驱。1963年12月他飞往华盛顿特区,雇用了一名在通讯行业有关系的律师,然后提出申请。他和合伙人把他们的投资公司命名为微波通讯公司,简称MCI。

当戈肯的申请在60年代中期公开接受公众的评论时,激起了轩然大波。AT&T对授予许可证一事提出一系列反对,声称戈肯的成本数字绝对是荒谬的。微波通讯公司打算每座微波塔花大约1000美元建造,分成:200美元用于一座罗巴克式的预制库房,700美元用于天线,剩下的100美元用于塔的构架以及一些零散五金。另一方面,AT&T一直是买下塔底的土地加以平整,建造包括全套浴室设备的巨大库房,然后把建筑物围上高高的连环篱笆。最低成本呢?10万美元。

AT&T还对戈肯运营这一网络的技术能力表示疑问,声称这位只有高中学历、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将会犯许多错误并有害于关键性的通讯服务。AT&T的科学家们声称存在着技术问题——例如天线的最大覆盖范围达不到戈肯的估计。批评一直在继续,并有效地延长了申请在FCC官僚机构的各个环节通过。戈肯耐心地应付这些反对意见。在那几年中,他往华盛顿特区跑了无数趟,成了FCC办公室的常客。他与那里的工作人员拉交情,他们慢慢地对这个不太招人喜欢的中西部的企业家有了好感。

这场较量就像大卫对哥利亚(圣经故事扉利士的巨人,为大卫用甩石所杀——译者注)。AT&T在政府的上层确实有强大的关系,但是约翰·戈肯设法与在关键岗位工作的人交上了朋友。大量机密文件通过他们传到了他的手里;小型企业委员会允许他缓交1200美元的申请费(戈肯当时已经身无分文了);而且他的律师也同意缓收费。天使们都站在戈肯的一边,他的追求呈现出使命般的精神。他不会被AT&T派来扑向他的强大的律师和专家们吓倒。当AT&T声称他的塔相距26英里是太远了的时候,戈肯拿出AT&T的图纸,指出他们自己的塔有的分开达36英里远。

1967年,FCC终于为戈肯的申请安排了正式的听证会。当时,他已经身无分文,*信用卡过活,一直在试图躲避债主。1968年初,戈肯终于获得许可证。加上申请费、给律师的延期付款、在华盛顿特区便宜的汽车旅馆度过的几星期、飞机票以及他无法从朋友和熟人那蹭得的饭钱,总共花了10万美元。

同年,另一位好斗的企业家,汤姆·卡特用他的Carterfone粉碎了AT&T对移动电话业务的封杀,那是一种可以与普通电话网互相连接、拨打市内和长途电话的移动无线电话机。电话巨人开始与入侵者战斗,因为西部电气公司不生产移动无线电话;它声称Carterfone会永久地损害声音网络的完整性。卡特证明情况并非如此,从而打破西部电气公司在电话设备上的垄断。卡特的胜利最终帮助戈肯扩大了他的梦想:他不仅能够提供发送线路,而且能够为需要双工的客户提供一种方式,让他们可以在公路上一边飞驰一边从卡车里直接打电话。

获得许可证后,戈肯只是赢得了局部战斗。现在他必须筹集资金实际建造他的网络。他与FCC和AT&T多年斗争的经验并不能在这方面有所帮助。他的那帮小镇投资者们向能找到的每个人打电话,征求线索,试图把钱袋鼓鼓的人全部拉拢成他们的合伙人。但未取得任何成功。1968年,就在他彻底破产的时候,有人给他介绍了纽约的一个金融家。比尔·麦戈文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宾夕法尼亚人,在股票市场发了几笔大财,遇到戈肯时刚35岁。他毕业于哈佛商学院,曾经为好莱坞的两个著名制片人(迈克·托德和乔治·斯科拉斯)工作,帮助几家公司上市。他在金融方面得心应手,依*向别的公司提供经营策略方面的商业咨询挣了大把的钞票。

麦戈文曾与在华尔街工作的埃德·考威特合伙。考威特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是“蓝天法”的设计者。(这些规则50年代被SEC采纳,并分别根据各州的具体情况制定。设计这些法规的目的是提醒投资者公司股票的价值就像“一块蓝天”,具有变幻莫测的高风险。它们是今天伴随许多高科技和生物科技股票警告性计划书的先驱。实际上,“蓝天法”第一次使得高风险公司能够向公众发行股票。)1959年,麦戈文被介绍给考威特,然后他们组建了一家企业——COMAC,他们向一些制造内部通讯装置和电池剃须刀等革新产品的小电子公司投资。他们在一起把他们的上市股票经营得很好,一直持续到考威特卷入一起国际金融骗局。那是一个名为投资者海外服务(IOS)的以证券为基础的金字塔方案。当IOS帝国瓦解后,引出大量官司,麦戈文为摆脱纠缠花了10万美元。这一事件标志着合伙关系的终结。

用年代后期,麦戈文开始寻找新奇的东西。为了清醒头脑,他进行一场环球休闲旅游,以便有时间大量阅读、并思考自己的未来。当他回到美国后,芝加哥一个他认识的律师建议麦戈文与一个商业小组见面,他们急需帮助筹集资金。他告诉麦戈文这个小组有一个有趣的计划:他们打算在芝加哥与圣路易斯之间建造一个独立的收发两用移动电话系统,并且已经获得政府的建造许可证。


我的个人藏品:

http://www.cpu-cn.com/CN/Collectors1.asp?userid=Henry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11-14 09:25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4
    积分:2491
    注册:2005-09-07
给CPU-C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PU-CN加入好友 查看CPU-CN的个人资料 搜索CPU-CN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PU-C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59
发贴心情

戈肯一见面就不喜欢麦戈文和他高高在上的态度。A型血性格的麦戈文喜欢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工作时间长的难以置信,并成加仑地喝咖啡以保持清醒。当平静的金融家问戈肯需要多少钱时,戈肯告诉他3.5万美元,正好是他未偿债务的数量。麦戈文嘲笑他,问他们以后*什么发展事业。戈肯可能很厌恶(几乎要走开了),但麦戈文却被这个项目迷住了。这是那种让他能够兴奋起来的事情,他想象着与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AT&T面对面地竞争是多么刺激。他研究了形势,发现许多计算机公司都在寻找可*的替代数字电路,而有些公司已经开始谈论模仿戈肯建立自己的网络。对麦戈文来说,这一消息听起来越来越好,而发送无线电的零件似乎比建立替代的长距离网络代价小一些。

麦戈文甚至已经看到如何扩展戈肯的商业计划的内核。他要把在圣路易斯与芝加哥之间的微波线路运营的地方版本发展到跨越美国的16个主要线路。不过这意味着要获得16个许可证,将需要大量法规工作。戈肯仍然怀疑麦戈文,这个外来人现在能接管公司吗?投资者之一的汤姆·赫尔姆斯说服其余的人,使他们相信这位纽约来的商人正是他们需要的人选。最后戈肯同意了,但他从未完全信任这个新伙伴,而麦戈文也感到了这一点,所以把原来的芝加哥到圣路易斯这一段留给戈肯管理。但是,这位商业顾问迅速把建造一系列微波线路的计划向前推进。既然抢先了一步(已经获得了一个许可证),麦戈文知道它能够在其他人之前运转起来。MCI能够把16条城市到城市的微波电信线路拼凑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能够向全国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的替代电信通道。然后他将在每一个城市使用当地的通讯线(叫作现场点),从而可以按照市内电话的收费打电话。AT&T的长途电话收费故意定价过高是为了补贴市内电话服务。MCI可以利用拥有自己的微波网络以及市内电话的低成本这一优势,将电话价格定得远低于“妈贝尔”。只要收费比AT&T低而且提供特殊的数据选择自由,MCI一定能够夺走“妈贝尔”最好的顾客。

勾画出如何工作后,麦戈文很快就为建立全国范围的电话网所必需的系统设计出一个新的MCI业务结构:他建立起一个将建造并拥有整个网络的全国性公司,而不是一系列只有网络部分权利的有限合伙关系(即戈肯最初为芝加哥一圣路易斯线路设想的模型)。新公司被分成四份:麦戈文、戈肯。投资人和公司自己(它保留25%作为优先认股权和期股)都持有相等的股本。但麦戈文可以依*原始投资人组织的支持,这就使他掌了权。有了商人的运作情况果真大不相同。到1968年秋天,MCI已经筹集到500万美元,并且只*10名雇员就急忙开始在美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架设微波网。不久它的客户名单就包括Continental Can,Grayhound和Kraftco。,但一年后,公司依然在等待FCC的最后批准以便在全国各地建立微波网。

当批文于1970年5月下达时,它也为其他几家企业进入电信业务扫清了道路。最大的是南太平洋铁路公司,它计划使用自己的铁轨道路权来建设一个微波和光纤电缆电信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它与美国惟一的另一个大型独立电话公司——通用电话和电子公司(GTE)联手,成了现代版的Sprint。他们的首要市场目标是利润丰厚的24小时租赁数据线路业务。因为租赁线路1970年时只占AT&T收入的2%到4%,FCC确信这对贝尔系统公司的影响应该极小。

FCC错了。数据最终将吞并声音服务,并推动电信市场的全面发展。但是,当时对贝尔系统公司来说,它确实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机会。1969年,《福布斯》的一篇题为《一个全新的市场》的文章研究了这一新兴市场:

“妈贝尔”从不是个靓女。相反,这几十年内她一直是个工作勤奋、稍微超重、头发灰白的妇人,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电话服务。她是那种让人们很难与横财联系在一起的公司,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妈贝尔”的真正名称——却即将收到一笔横财,它将为她增添许多性感。

这笔横财就是数据通讯——人与机器对话然后机器再与其他机器对话。数据通讯的爆炸性发展使得预言1975年AT&T通讯量的一半将是数据几乎是确定的事。当然,在减价期间将有很大变动。但到1980年时,AT&T收入的一半将来自数据传送。实际上这一全新的事业注定要比公司原来的声音通讯业务更大。

不仅仅是计算机的租赁线路,另一场电信革命也正在酝酿中。到6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的军事部门都已经完善了发射轨道卫星的艺术。其军事意图是很明显的,但是这些卫星也可用于民用声音和数据传送。为此专门成立了一家政府机构——通讯卫星公司(Comsat)——来管理美国在这一方面的应用。到60年代末,AT&T加入了这一机构并计划发射一系列卫星来创建一个大气圈外的通讯网。一开始似乎只有像AT&T这样大的公司才能够管理这样巨大的行动。后来IBM决定加入竞技。蓝色巨人建立了一个叫做卫星业务服务部的新部门,提供用于数据传输的高质量的远距离电路。AT&T拼命投资想赶上,但是眨眼间“妈贝尔”的另一个似乎安全的天堂涌进大量竞争者。

到1972年,MCI已将最初1800条线路中的300条租给了特许客户,从而达到了损益平衡。这种线路是所有传统电话的基础——当从一个电话号码向另一个拨打时,两个电话之间打开了一条“回路”,并保持原样直至电话终止。为满足设备要求,它正在拼命安装天线塔和发射系统;为满足财政需要,MCI上市了。当年6月,MCI以每股10美元出售并筹集了3300万美元。(戈肯的秘书曾经在现金短缺时接受过公司的股票代替工资,现在突然高兴地获悉它们值2万美元。)公司预测到发展无可限量,于是便雇用了销售员去拜访大的主顾。MCI提供私有、专用的线路——等价于租赁线路或联结两点的永久联通的电话线路——服务用于分时和数据通讯,以及对外交换优惠权。(这些是市内电话号码,允许一家公司为实际上在地理上遥远的客户提供市内电话号码。)

但是面对MCI惊人的发展,AT&T在开始谈判与市内电话网的连接时依然毫不妥协。(作为给予MCI执照的FCC裁决的一部分,要求AT&T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市内连接。)AT&T主席约翰·德布斯不愿意让步。作为一个终生的AT&T一份子和一个对抗主义者,他与自己挑选的继任查尔斯·布朗以及AT&T的管理层设计了一系列拖延战术。约翰·德布斯是1949年开始在AT&T官运亨通的,当时他起草了一份任务书,为联合的AT&T才是服务于全国电话销费者的最佳方式而辩护。这一论点随后在50年代的反托拉斯诉讼案中用作公司防御的中心基础。在20年中,他的观点从未改变。因为他对无人挑战AT&T这一教义坚信不移,所以绰号为“约翰教皇”。他是现状的坚定捍卫者。

1972年5月,一群贝尔系统的经理们在佛罗里达的基拉戈(Key Largo)秘密集会,讨论战略问题。日程表上的主要议题是:如何阻止MCI。记录在磁带上的这次会议的备忘录后来在反托拉斯陈述中被“发现”,从1974年开始,MCI和司法部先后将它拿出来对抗AT&T。下面是所记录的许多破坏性语言:“难道我们不应该马上行动而是在这里等到他们一直把生意做大,然后让立法者把我们赶走?’与会者之一说道。“这些狗杂种,别想抢走我的生意”,另一个人说。最后,公司即将接任的总经理查尔斯·布朗警告大家“正在失去大量的收入”,建议贝尔系统公司应该“闷死”MCI。

MCI在就市内电话线路与贝尔系统公司谈判的同时,私下里又把文件和录音送到司法部,以便支持它们的指控——电话巨人再次从事反托拉斯的行为。不出所料,两家公司间的谈判破裂了。结果,尽管MCI拥有很多销售人员,却无法获得连通的电话线路,线路会突然关闭,把MCI的客户晾在那儿。为了进入MCI的网络,用户首先必须拨一个特殊号码,然后输入另一串数字,其中包括帐单代码和要拨打的号码。即使他们穿过这一迷宫,线路仍然可能会神秘地断掉。不用说,这造成了混乱和对MCI失去信心。公司的锐气以及在华尔街的地位开始受损。它的信用开始丧失,那些曾经借给 MCI 1.92亿美元的银行开始紧张了。

到1974年,MCI已濒临破产。营销部门继续拼命拉生意,可公司无法兑现它曾许诺的那些美妙的服务。高层经理们认为,也许他们最好的机会在于一个庞大的长途服务,MCI称之为ExecuNet。这种拨号式的替代服务适合中小型公司。它类似于AT&T用于大宗客户的WATS(广域电话服务)。WATS的工作原理是使用一个特殊的转换盒把每次呼叫通过最便宜的路径发送,这条路径可以是专用线路也可以是公用网络。对“妈贝尔”来说,这项服务非常成功,但是后来MCI盘算怎样使用自己的网络和一件名为WATSBox的电话设备实现同样的事。因为MCI拥有自己的线路,在很多情况下,它能够以比Ai低得多的成本提供这项服务。声音通讯量很大的公司,特别是那些位于某个MCI已经设立了微波网的走廊的公司,欣然接受这一廉价替代物。MCI的客户不久就包括了杜邦公司、斯佩里·兰德公司和美国航空公司(它最近开发了SABRE航空定票系统,急需尽可能多地购买电讯容量。)。到70年代中期,MCI的平均价格为每英里线路每月0.81美元,比AT&T规定的0.89美元低10%。

但是这项业务仍不足以维持MCI。除非AT&T同意让MCI连接到市话网,并且其数量足以支持MCI能够卖出线路的数目,否则这家微波公司将无法生存。这就是AT&T对MCI的绞杀战术。AT&T的打击方向是围绕着MCI业务的四个专门区域:可以从市内电话范围外拨打市内电话的外来交换线路;租赁分机,它将MCI的终端点与附近的群体相连(现在称为现场点);将特殊的公共承载人(如 MCI)连接到另一个公共承载人的“直达”线路;以及与公司通讯网的相互连接线路,而贝尔公司提供只供自己使用的办公室之间的交换线路。总之,AT&T希望阻断这些线路或工作通讯线,而没有了它们,MCI就没有生意了。谈判是残酷的,律师是当然要介入的。AT&T希望将对接通到市话网征收的计价即人口收费增至3倍。来自怀俄明州的国会议员坦诺·隆卡利奥提出一个议案,目的是为AT&T做反托拉斯抗告。实际上,这等于判决垄断电话系统最有利于美国,并且应该立法维持现状。经过美国国会中代表大众的议员和代表垄断的议员们之间的激烈争论后,这一议案被驳回。

1974年1月,AT&T在这一问题上终于无法再上诉了,费城的一位法官驳回所有上诉并判定AT&T必须向MCI提供通讯线路,其数量要与它向自己的长途电话部门——AT&T Long Lines提供的相等。虽然AT&T开始提供与MCI的相互连通,可它既未放弃,也不屈服。在1974年,《福布斯》刊登了一篇故事,解释了当时的主席德布斯所面临的独特的挑战以及他是如何处理它们的。

为什么AT&T要担心竞争呢?它的客户还能用谁的电话呢?答案是,过去6年来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判决现在允许其他公司蚕食AT&T从前受保护的业务。

挑战来自三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是电话设备本身。贝尔现在以每月大约1000美元的价格出租交换机——由完全自有的西部电气公司制造,不包括那些连接它们的个人电话。贝尔以外的公司,主要是通用动力公司的Stromberg-Calson和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自动电气公司,去年在这一业务上的销售额大约2亿美元。他们的市场份额从1968年以来一直在增长,当时FCC对Carterphone一案的判决为外人在附件市场开了一个口子。但是这2亿美元只是些皮毛,AT&T依旧拿大头。设备出租每年产出约40亿美元,占AT&T总收入的l/6。

在专用线路通讯服务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比如说在堪萨斯的一个工厂和芝加哥的办公室之问的线路。这一市场现在每年为10亿美元,但预计到1980年将达到80亿。AT&T占有最大、最好的份额,可MCI通讯公司虽然年收入只有1500万美元,可这个两岁大的竞争者正在兴风作浪。它刚刚赢得了一场法律检查,现在MCI的顾客能够以低于AT&T正常价格打长途电话。

最后,天上还有一块大馅饼——卫星通讯。除了AT&T - Comsat的投标外,FCC还批准了其他5家国内卫星系统……

如果你认为所有这些与AT&T 235亿美元的年收入相比微不足道的话,德布斯可不同意。他解释说,在大多数情况下,Ai因竞争而损失的钱并不伴随着贝尔在威本上的等量下降。“我们的工厂和承载量依然没变,”德布斯说,“如果我们在收入上损失了1个亿,就意味着对结果会有5000万的税后影响——几乎每股10美分。”(德布斯)不会在困难面前俯首贴耳的。


我的个人藏品:

http://www.cpu-cn.com/CN/Collectors1.asp?userid=Henry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11-14 09:25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4
    积分:2491
    注册:2005-09-07
给CPU-C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CPU-CN加入好友 查看CPU-CN的个人资料 搜索CPU-CN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CPU-CN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60
发贴心情

现在的MCI正在与AT&T争夺建立全国范围电话系统的权力,它已不是约翰·戈肯那些年在伊利诺斯州中部上空飞行时所梦想的——他只不过想要在两个城市间经营一个小的微波线路。1974年,他突然从公司辞职。在MCI公开上市后,他的股本已经减少到10%,但这在当时价值仍然超过350万美元(相当于1998年的1.13亿美元)。他已经厌倦了长年累月的拼争,但依然是个梦想家。于是他又创办了一家电信企业,这家名叫Airfone的公司将花费他数年的时光,不仅要与FCC和AT&T,而且要与联邦航空管理局斗争,为的是在民航客机上安装电话的权利。最终他成功了。他再也没有与MCI发生多大关系。

1974年4月,MCI正式提起对AT&T的反托拉斯诉讼。6个月后,司法部跟着起诉。AT&T已经故意拖延得太久了。(这些诉讼将成为10年后解体AT&T的长途电话业务判决的基础。)MCI在1980年赢得这一案件;公司获得6亿美元的实际赔偿金。作为惩罚,为反托拉斯侵害而给予它3倍惩罚性赔偿金,即18亿美元——后来在1985年上诉后降到1.13亿美元。撇开钱不谈,这一审判最重要的部分是宣传了为小公司也能产生出法案。扮演大卫与贝尔公司的哥利亚战争的收益就是MCI成了全国知名的公司。销售额稳步上升(即使并不惊人),从1976年的大约1700万美元(利润130万美元)上升到1979年的接近6200万美元(利润700万美元)。当时长途电话市场每年有120亿美元,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所以还有大量的用武之地。

这就是反托拉斯案刚结束后MCI的成绩,而AT&T没有理由不提供相互连接。最终,在1980年MCI可以自由地主动追求居民和商业客户。到1981年末,MCI的收入已增长到接近3倍,达到1.4亿美元;它的股票达到高峰(每股55美元),同时销售继续增大。到1983年,公司收入超过10亿美元。特别是居民服务结果成了MCI的最佳节目,这部分是在圣诞期间打电话免费这一精明营销手段的结果,部分归功于把自己描绘成一位受压迫者的电视广告。

电信业的局面被进一步地改变是在1982年。当年1月8日,经过漫长的延期后,司法部宣布它与AT&T的案件达成和解。这是强大的一击,将永远地改变了这个国家电信力量的均势。和解的理由很简单:AT&T在审判过程中已经认识到法官听信的是案件本身而不是陪审团,对本公司的案情非常怀疑。因为认定他们会输,所以AT&T的管理层选择了尽可能的见好就收。

协议于1982年8月24日由美国法官哈罗德·格林达成,称为“修定的终审判决”。格林本人是一位行动主义者,他从前是1984年民权法的起草者之一。(现在格林还在担当AT&T帝国的监工。)这一协议基本上分裂了“妈贝尔”;AT&T可以自由地出售各种长途服务,但是市内电话线路和服务将由新组成并且上市的地区性贝尔运营公司(或称RBOC)来管理。对AT&T最有利的是,协议废除了1956年的承诺判决的限制,允许它最终参与计算机业务上的竞争。市内电话公司将被分成7个地区性公司,AT&T的制造公司西部电气也是如此。协议将AT&T解释为主要是一个长途网络服务公司,直接与世界上的MCI和Sprint竞争。

1983年初,为了建立财力以充实自己的网络,MCI从Drexel Bumham Lambert筹集了10亿美元的可兑换债券,这些高风险、高产出的投资叫做“垃圾股(Junkbonds)”,要付9.5%的利息,还包括股票的担保。MCI终于成了大公司了。有了这笔“战争”基金,MCI将能够更快、更广泛地伸展它的网络。

先前的贝尔系统公司分成7个公司后,结果成了投资者的福分。1983年,AT&T资产为1650亿美元,并有100万名雇员;解体后,AT&T保留了340亿美元资产,剩余部分(1310亿美元)由7家新的地区性运营公司分享。但15年后8个公司的联合市场资本达到3900亿美元,而该群体的固定资产价值2330亿美元。这些公司分别是Pacific Telesis,USWest,Sorthwestern Bell Corporation,Ameritech,Bell Atlantic,NYNEX和Bell South。以后有几家又增加了一些势力。然而,尽管长途电话费持续下跌,并且更多的电信业竞争者进入市场,可市话费却保持不变。与诞生它们的公司一样,这个所谓的“子贝尔(Baby Bell)”公司努力斗争将竞争者挡在市内电话服务以外。一直到90年代,因特网开始成了气候时局面才有所改观,因为它既能够传送数据也能够传送声音电话,所以地区性的贝尔公司不得不勉强尝试提供价格有竞争力的本地接驳。即使根据1996年的《电信法》迫使它这样做时,地方的贝尔公司仍然拖拖拉拉。该法案的要求并不高,它希望展开地方市场竞争的方法不过是让地方RBOC向顾客只出售一次长途服务,他们便能够表明自己已经允许竞争者接近自己领域的本地顾客了。然而几年后,在地方市场的行动依然很少,于是电话公司开始围绕着限制寻找出路,方法就是通过新兴的技术提供长途服务:通过因特网传送声音。

1986年夏天,作为AT&T解体的结果,MCI的股票下跌到每股6美元。MCI再也没有过多的可以向投资人辩解的优势了。新的RBOC在缺乏管制的新世界看上去像是更好的赌注,因为它们在市话上保持了有利的垄断。“最后一英里”成了提供增强的电信服务的关键,因为重新把线路架设到一个地区的每家每户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集团和竞争者有可能安装大的光缆在城市间传递通讯流,但是除非它们真正能够将这些服务送到各个商家或住户,否则它们将被阻住。RBOC控制了人口,并不急于放弃。而且许多AT&T的投资者已经变得习惯于贝尔系统公司多年来一直支付的红利,而新的RBOC的目标就是要继续这样做。

所以尽管MCI已经战胜敌手,它却在电信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止步不前。许多投资者现在认为MCI正面临着新的不受约束的AT&T更为棘手的竞争。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MCI为每步行动所付出的代价比10年前更高。在70年代,FCC命令对MCI及其追随者征收的连接费比AT&T声明的价格要低70%。这就给了MCI在定价方面巨大的经济优势。但在剥夺这一权力后,FCC允许RBOC对与市话网的通讯连接征收它们所认为的“市场价格”。到1986年,当所有的补贴——在AT&T还是一个垄断的电话公司的时候所使用的混乱的价格补偿方式的实际结果——都被逐步取消时,MCI对AT&T的长途成本优势从几年前的40%下降到大约10%。现在AT&T向市话公司支付的价格与MCI为顾客通过它的系统打长途电话所付的价格相同。这被叫做接驳费用,通过将它拉平,AT&T能够降低价格以便与MCI和Sprint头对头地竟争。

MCI突然显得即小又没用。第二年即1985年,也就是AT&T于1984年1月1日实际发生解体之后的第一年,MCI的收入持平而利润下降。当年(1985年),MCI有25亿美元入帐,低于AT&T总收入的10%。到1986年,MCI公布损失了4.48亿美元。

问题在于惰性。在AT&T被剥夺特权后的两年里,顾客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长途承载人。在此期间,AT&T在美国留住了将近75%的住户,而MCI只签订了大约15%。随着公司突击完成全国范围的微波网,损失也同时增加,15年后它开始建设它,并巨花大力气说服顾客从旧的已经很舒适的“妈贝尔”转换过来。技术问题继续困扰着这一网络,顾客开始对MCI的辩解失去耐性。

但并不是满盘皆输。在1983年秋天,MCI推出一种电子邮件服务,名为 MCI Mail。虽然它并不太招人喜欢——使用困难,并且当时全国计算机化并不完善——但它却为公司在数据传输方面提供了立足点,使它能够开始建造专用于计算机通讯的全数字化网络。这是MCI的转变方向,到1985年,MCI收入的一半来自消费市场,但公司正在努力调整。这是市场中盈利最少的一部分,要想成功的话,MCI就必须提供一整套商业电信服务,并且扩大自己招揽大公司客户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它将公司的16%卖给了IBM,依然指望美国商业中这一龙头品牌会有帮助。

这并不管用。第二年,MCI遭受重大损失,迫使它从16000名工人中解雇了2400人。当你觉得事情糟得不能再糟的时候,它们偏偏如此(真是祸不单行)。1987年,刚度过58岁生日,麦戈文老毛病又犯了。他心脏病发作,经过心脏移植手术后,他离开岗位9个月以便恢复。

相比之下,AT&T一路高歌猛进,通过强大的营销攻势使价格接近了MCI。使伤口上又撒盐的是,MCI的另一个竞争者Sprint自己的光缆网络竣工,从而能够提供远比MCI高的服务质量。不久,Sprint在长途业务上的市场份额就上升到8%,直逼MCI的10%。但AT&T依然是龙头老大。

直到麦戈文回来重新执政,MCI才开始再次有了生气。1988年,它又一次盈利了;1989年,它从65亿美元的收入中获利润5.58亿美元——尽管这仍然只占美国长途通讯市场的12%。AT&T依然控制着70%以上的市场。但MCI的财富在持续增长。在80年代初,公司为建设网络大约每英里花费1000美元;但借助于数字化交换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设备能力的提高,这一价格到1990年时已经下降到大约每英里回美元。这意味着运营利润暴长,在1991年接近20%。现金流动从1987年的负数达到1990年的正10亿美元。股票飘升回每股36美元后,MCI用新的增值从美国无线电公司和西部联盟公司(West Union)购买资产,从而获得海外的网络市场。

到90年代时,MCI已经成为美国电信风景线的一部分。尽管AT&T依然大得多,在这10年末收入最终达到500亿美元,可MCI一直在壮大,公布的销售额达200亿美元。1998年,MCI被另一家电信业先驱 Worldcom的Bernard Ebbes所收购。Worldcom是在AT&T解体后组建的一个长途服务上的竞争者,它的业务就是以批发价从长途承载人那购买线路容量,然后再转卖给商业用户。MCI的管理层在紧要关头打盹了,他们相信声音和传统商业数据通讯才是未来。而大睁着眼睛的Ebbers已经预见到因特网即将大受欢迎,并且已经收购了几家最大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向企业和个人用户出售因特网服务的公司)。与MCI的合并对股东们来说是极为合理的。

随着数据通讯和电话开始通过越来越复杂的网络设备来传送,MCI的新主人将它直接引向因特网的新世界。麦戈文1992年死于心脏病,但毫无疑问他会同意这一新的方向。毕竟,这个人曾经挑战过美国最强大的公司并把它拖到法庭。统治因特网应该是比尔·麦戈文欣赏的一种挑战。

长途电话服务只是在七八十年代爆炸的电信技术之一。尽管MCI在80年代是那样的富有积极进取和革新精神,还是有另一项大的电信业务是它没有参与的——无线技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概念曾经是约翰·戈肯为公司立的最初的商业计划的核心。MCI集中于长途业务使自己错过了在无线电话业务上的机遇。它未能这样做部分是因为FCC的规则使得RBOC统治了这一领域。而且建造蜂窝网络是一项花费惊人的工程,MCI为扩展微波网系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

蜂窝电话技术是70年代双向发送无线电的成果,与戈肯最早出售的那些技术类似。在双工无线电通讯模式中,一个发送和接收天线塔处理一个区域中所有的呼叫。这将大都市地区可用的频道限制为只有几百个。在蜂窝式的配置中,同样一个地理区域可以被切割成很多的“蜂窝”,每个蜂窝区都有自己的天线塔,蜂窝结构实现了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呼叫;而且电话需要的电力更少,与双工的前辈不同,它们变得可以真正地携带了。随着计算机化的交换技术的问世(1980年左右),打电话的人能够从一个蜂窝区移到另一个蜂窝区,而他们的通话在移动时不受影响。

当蜂窝技术在80年代初变得可行时,FCC判定应该给予RBOC一个增长机会,因为它们已被关在长途业务的门外,并且在“修订的终审判决”的条款下被迫呆在一个几乎没有利润的市内电话市场。FCC颁发蜂窝电话技术许可证的规则建立于1981年,判决美国的每个大城市将被授予两个许可证:一个给竞争的中标者,另一个留给在职的“有线”市话运营者。对这一决定没有过多的反对——该系统实施起来非常昂贵,并且大多数电信公司没有太大兴趣,因为这项技术还没有得到证明。在第一轮投标中,许多大都市区域被判给了惟一的投标人。


我的个人藏品:

http://www.cpu-cn.com/CN/Collectors1.asp?userid=Henry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2005-11-14 09:26
       

 75   10   6/8页   首页   1   2   3   4   5   6   7   8   尾页 

 快速回复:
发贴表情
读取发帖表情...
字体颜色 字体背景颜色 格式取消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超级连接 插入图片 Flash图片 realplay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引用 清理代码
读取心情图片...
显示签名    内容限制:字节.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Copyright ©2000 - 2006 OrBit.Henry
页面执行时间 0.06250 秒, 3 次数据查询